老年人最怕什么?摔跤。一向健朗的高龄老人,不慎摔了一跤,很可能大伤元气,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是的,摔跤导致髋部骨折对于老人来说往往是非常危险的,而髋关节痛在老年人中也很常见。“髋”这个连接着躯干和下肢的部位,关系着晚年余生的生活质量。
你不知道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髋痛问题,竟然早在年轻时甚至婴幼儿时期就已有端倪。如何关照髋部,保余生愉快?记者请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科副主任曾春教授为大家解惑。
老年人髋部骨折 保守治疗风险大
曾春介绍,临床上髋关节置换病人越来越多,最常见的就是老年人摔跤后发生髋关节骨折。这种情况以女性老者最为多见,她们多数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状。这一类病人有时候并不是摔跤,仅仅是起床的时候动作幅度大一点,扭了一下髋关节,也能够导致骨折。
以往鉴于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退化,患有各种基础病,恢复缓慢且手术有风险等情况,很多人主张老年人髋关节骨折要保守治疗。但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患者股骨骨折,卧床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0%以上,其中就包括很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乃至进一步危及生命的症状,比如长期卧床导致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容易加重病情。
而且,长期卧床导致大幅度减少户外活动、晒太阳的时间,骨量流失愈发严重,对病情减缓毫无好处。所以说,老年人发生骨折,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尽量手术。只要手术得当,术后积极下地复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比保守治疗大有改善。
所有关节中髋关节置换效果最好
曾春说,髋关节是所有关节中置换效果最好的一个部位。因为髋部的周围环境在各个关节中是比较好的,周围肌肉的包裹度很好,血运好,愈合、康复能力也最强,加上现在技术和材料的成熟,髋关节置换之后患者的体验也比较理想,做得好的话,可以达到忘记做过“换髋”手术的状态,完全感觉不到假体的存在,没有异物感。
鉴于人工髋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普遍在20年左右,大概1/4~1/5的置换假体会在20年后出现松动,需要翻修,以往对于60岁以下的患者,都是不建议进行髋关节置换的。只是现在髋关节置换技术成熟,假体材料也有很大发展,新材料使用年限更久,而年轻人如果髋关节功能缺失,会对整个人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换髋的年轻患者也逐渐增加。
老年人如何预防髋部骨折?
曾春介绍,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年纪大肌肉萎缩、力量减弱,身体协调性不好;
第二,上了年纪骨量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同样力度的撞击年轻人可能无碍,老年人就可能骨折。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是老年人要积极进行适当的活动,比如每天散步、保持一定时间和强度适中的广场舞锻炼等,不要因为行动不便、担心磕碰摔跤,就更加懈怠不想动,整天待在家里。
其次,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建议老年女性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根据骨质疏松的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和积极补钙,同时进行物理锻炼。
再次,老年人日常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防止受伤。躺下、卧位坐起等动作要缓慢进行,防止突然起立发生扭转;肌肉力量较差的,平时走动可以用助行器、拐杖予以辅助;平时家居设施也要注意防滑,比如浴室地面保持干燥、安装扶手、放置防滑垫,穿防滑鞋底的拖鞋,家中杂物、小孩玩具及时清理保证整齐等。
年轻人髋痛超过三个月要及时检查
除了老年人之外,需要置换髋关节的另一种情况出现在相对年轻的人群身上,主要是各种骨病继发的髋关节病变的终末期,损伤部位已经无法修复。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发展到继发性骨炎的终末期,不能走路了,也要置换髋关节。
曾春介绍说,以前临床上髋关节疼痛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青中年人也逐渐增多,这与越来越多人注重健身,但却不注意科学运动有关。
比如导致青年人髋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髋臼撞击综合征,其中一部分患者是先天发育因素所致,但也有部分是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因为运动过度、运动不当例如负重深蹲等逐渐导致的关节炎、髋关节疼痛,这也常见于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对于这部分的病人,要保护髋关节健康,主要还是骨病早防早治、规范治疗。
曾春提醒,年轻人如果出现髋痛持续超过三个月,务必要引起警惕,找关节专科医生明确诊断。
髋痛其实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期
曾春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老年人髋关节疼痛,其实可以溯源到先天性的发育不良。临床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女性髋关节炎患者,都存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基础。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年轻时没有任何症状,老了以后就表现出来了。
专家提醒,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高达千分之四,其中女孩又是男孩的四倍。新妈妈如果发现新生宝宝有臀纹不对称的现象,务必到医院儿童骨科接受B超筛查。B超对于新生儿来说没有伤害,也完全足以发现问题。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