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3D血管造影缩短动脉瘤手术时间

2018年10月08日 08:22   来源:武汉晚报   刘璇 罗瑶

  以前要切换各种角度,一根根地找肺动脉,至少要花上半个多小时才能找到病变血管,现在只需1分钟就可以完成肺动脉重建,精准定位肺动脉瘤位置,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9月30日,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率先在湖北省推出3D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73岁的魏奶奶成为首个“吃螃蟹”的病人。10月7日,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到市六医院复查,“鼓包”的肺血管已经恢复如初。

  最近一个月,魏奶奶总是咳嗽不断,痰中带血丝,吃了止咳、消炎药都不见好转。9月29日下午,魏奶奶在家突然大口吐鲜血,家人紧急将她送到了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查增强CT检查发现,魏奶奶的右上肺有一颗黄豆大小的动脉瘤。

  如此小的动脉瘤,医生要找到位置费时费力。主任李承红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旋转数字血管造影”立体观察肺动脉的图像。血管介入团队的朱紫阳和李发久医生刚打入造影剂,1分钟内肺动脉3D图像就清晰地呈现在医生眼前,如树杈般分支的全部肺血管一览无余。

  只花了10分钟,便顺利找到了动脉瘤的位置。朱紫阳直接从左前30度方向进行肺血管栓塞术,将动脉瘤周围供血血管一一进行封堵。2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2天后,魏奶奶出院回家。

  “魏奶奶的手术时间比以往至少缩短了1小时。”李承红介绍,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血管病变的标本,普通的血管造影需要多次打造影剂,反复切换角度,才能获得平面影像,寻找到肺动脉的细微病灶费时费力。旋转数字血管造影俗称“3D造影”,它通过一次性注药,连续采集图像,医生可在回放的旋转、立体图像中全方位地看到肺动脉细节,可精准定位病变血管,选择最理想、最准确的角度和方向进行血管栓塞、球囊扩张等,为肺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路径,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李承红透露,绝大多数的肺动脉瘤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10个治疗的动脉瘤患者中,有9个都是破裂后才就诊的。她建议,有咯血症状的患者应到医院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如发现未破裂的动脉瘤,应尽快通过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解除动脉瘤出血的危险。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