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10月11~17日是“中国镇痛周”。日前,我国著名的疼痛医学专家、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疼痛完全没有必要“忍”,目前有很多治疗可以让人们远离疼痛,但在选用镇痛药时要合理。
疼痛危害大 “忍痛”不可取
樊碧发指出:“人们常用‘痛不欲生’来形容疼痛对人身心的影响,‘病痛’二字也常连在一起使用,说明‘病’常伴随有‘痛’的症状。但同时,在我们的文化中,又有‘忍痛’的传统;而‘忍’并不能减轻或解决疼痛,有时反而会使人进入绝望、崩溃状态。不久前发生于陕西榆林的产妇跳楼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樊碧发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位老人肺癌术后出现胸部疼痛,因为肺癌治疗效果很好,家人认为应该不会有剧烈疼痛的存在,就没有认真对待。老人疼痛难忍,又得不到治疗和理解,最后选择跳楼自杀,所幸被物品挡了一下没有死亡,只是腰椎受了伤。但腰椎伤治疗好后,之前的胸部疼痛依然存在,家人又把他送到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就诊。医生们为老人制定了镇痛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治疗,老人疼痛消失,谈笑风生,生活重回正常。康复后的老人向医生描述他曾经历的疼痛:“肋骨就像是一节节被掰断一样痛,真的是生不如死。”
樊碧发指出,疼痛对人的影响,即便是能忍受的痛,比如慢性的头痛、腿痛,如果长期存在,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首先疼痛影响睡眠,其次影响消化,再次是对运动锻炼的影响。吃不好、睡不好、活动不便,会使整个人处于崩溃状态,疼痛对人的影响说多大都不过分。
因此,樊碧发提醒道,要认识到疼痛是一种病,同时也要了解无论是哪种疼痛,目前都是有药可治的,在出现疼痛时不必强忍,要积极就医。
疼痛有分类 治疗有针对
目前我国把疼痛类疾病分为三大类:一是骨与关节病,比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症等;二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各种神经疾病都可以出现疼痛,比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三是癌痛,绝大部分癌症患者会出现癌痛。其他还有头面部疼痛、软组织痛、急性创伤性疼痛、术后疼痛等。
疼痛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樊碧发介绍说,疼痛发病在一个月以内的,称为急性疼痛;一个月以上的称为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好转后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而长时间的慢性疼痛,有可能会形成“中枢敏化”,也就是说大脑对疼痛已经形成记忆了,即使疼痛的病灶去除了,大脑仍会有疼痛的感觉。
镇痛治疗就是要根据疼痛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抑制疼痛和消除产生疼痛的病因,这种疗法在现代医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镇痛治疗一是对单纯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像一些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是其唯一的症状,比如带状疱疹疼痛,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就是镇痛。二是对一些合并疼痛的疾病进行治疗,通过缓解疼痛而使病情得到缓解。三是现代医学舒适化治疗的需要,比如在做一些检查、治疗时,通过镇痛,可以减少检查、治疗过程的痛苦,无痛胃镜、无痛人流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人体的每种痛都是不一样的,千差万别,火辣辣的疼、刀割样痛、针扎样痛,等等,它们所适用的药也是不同的,都是有讲究的,一种镇痛药不能解决所有的疼痛。
镇痛药物多 选择要“靠谱”
樊碧发介绍说,药物治疗是镇痛治疗的基础。镇痛药主要有三类:一是阿片类,包括可待因、双氢可待因、氢吗啡酮、羟考酮、美沙酮、吗啡、芬太尼和哌替啶等,主要用于中到重度疼痛治疗。二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萘丁美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主要用于轻、中度疼痛。三是中枢性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另外,还有一些神经营养性药物也可以用来治疗疼痛。
这几类药构成了非常庞大的镇痛药家族。樊碧发指出,不同的药物各有其“抗痛谱”和适应证,也都有其不良反应和弱点。比如阿片类药,优势是镇痛效果强,弱点是有成瘾的风险;非甾体类抗炎药没有成瘾风险,但它们可引发胃肠道出血。如果是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腹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就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会引发胃、肠穿孔。
在镇痛药的选择上,患者自行选择是有困难的,所以,樊碧发建议,最好是到医院疼痛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哪里痛、什么样的痛、痛的时间、什么原因引起、什么情况可缓解等,了解疼痛的整体情况,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处方。即便是患者自己到药店买药,也要咨询一下药师,看自己的疼痛适合用哪种药。患者也要充分向医师或药师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不良反应、用药禁忌、是否能与其他药物合用等情况,以便更安全地用药。樊碧发曾遇到过一个病例,有一位三叉神经痛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因为不遵医嘱过量服用,使得白细胞数量下降到几乎为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樊碧发说,疼痛是一种病,治疗要有规范的过程,不能把镇痛药看作是简单的对症治疗药。对于急性疼痛的临时用药,可以随时停用;但是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自行用药时用用停停是不正确的,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加药或者减药。一些镇痛药从减量到停用都有非常强的规律性,非专业人士难以做好。美国每年因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而死亡者约有25万人,我国虽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滥用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合理使用镇痛药应引起重视。(记者 杨六香)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