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以为是肠胃炎却查出主动脉夹层 发病存活率仅2%

2017年03月22日 07:45    来源:青年时报    潘洁

  肚子痛以为是肠胃炎,吃了药还痛,半夜开车去急诊,发现得了急性胰腺炎,住院做详细检查,发现竟是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昨天下午,记者在浙江省新华医院血管外科的病房里,见到了患病的许先生。说起这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经历,他仍心有余悸,表示以后会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肚子痛以为是肠胃炎

  没想到是主动脉夹层

  许先生40岁,1.78米高,体重65公斤左右。

  3月4日晚,许先生参加同学聚会后,感觉肚子有点疼,以为肠胃炎犯了,回家吃了几颗药就睡下了。没想到,肚子痛一直不见好。3月5日零点左右,熬不住的许先生开车到省新华医院急诊科就诊。

  消化科医师钟继红说:“当时他血压很高,收缩压240mmHg、舒张压130mmHg。简单检查后,入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收治于消化内科。”进一步检查发现,许先生为降主动脉夹层合并胰腺炎,转入了血管外科。

  3月8日晚,许先生病情突然加重,胸闷,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刻手术。

  从晚上12点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3点多,在多个科室的联合协作下,许先生的动脉支架术很成功,病情也稳定下来。据了解,目前许先生的身体恢复得不错,预计周五就可以出院了。

  发病存活率仅为2%

  “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血管外科主任楼新江介绍,当主动脉内膜出现破损,高速、高压的血流冲击中膜,足以把中膜撕裂开,在中膜层内冲击出另一个可容纳血流的腔隙。这种在原有主动脉管腔之外,形成了异常管腔结构的情况,就叫主动脉夹层。他表示,主动脉夹层一般发生在45-60岁的人群,男女比例为3:1。它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5左右,全国每年新发病例在20万例左右,但它非常凶险,一旦发生,死亡风险极高。

  “97.5%的病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死亡,只有2%左右的病人生存下来,死亡率比心梗、脑梗等高得多。”楼新江说,患者刚开始会感觉到刀割一样的疼痛,一旦主动脉已经撕裂,就不太能感受到这种疼痛。

  许先生的急性胰腺炎是由主动脉夹层引起的。钟继红解释,主动脉有一根胰动脉的分支,出现夹层之后,导致胰动脉缺血,发生病变,引起了胰腺的炎症。不过,这种由于主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病例在临床中是非常少见的。

  高血压是最主要致病外因

  楼新江说,引起主动脉壁“强度”发生问题的内因有多种可能,主要包括:先天的动脉壁“豆腐渣工程”,如马凡氏综合征;其他疾病引起的动脉壁“劳损老化”,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大动脉炎、主动脉溃疡等;外伤,如车祸。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致病外因,70%—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尽管许先生并不肥胖,也只有40岁,但已有9年的高血压病史。

  “查出高血压后,我想自己还年轻就没在意。”许先生说,自己从没去医院复查过,在家也从不量血压。由于身体一直没有出现如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平时很少锻炼身体,下班后经常熬夜、喝酒、吃夜宵等。楼新江表示,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疾病的因素。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