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五提“二孩政策”终获全面放开

2017年03月07日 09:28    来源:南方日报   

  贺优琳。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肖雄 摄

  一说起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人们会联想起网友赠予他的昵称“忧民哥”。“全面二孩”、异地高考、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从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至今,贺优琳提交了112份议案建议,其中有一连四五年重复提出的建议就超过10个,每份建议都带有浓浓的“民生”味。“我就是说了大实话,提的建议起了点作用而已”。

  “全面二孩”放开高兴得彻夜未眠

  贺优琳依然清晰地记得,2015年10月29日他潸然泪下,彻夜未眠,心里重复着一句话:“真不容易啊!终于放开‘二孩’了,我为所有的家庭开心!”

  早在2010年,贺优琳在全国人大会上发言时,较早地提出尽快制定“全面二孩”政策,引起舆论广泛关注。2012年至2015年,他又连续4次建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第一次提出这一建议时,我顶着很大压力,不断有人提醒不可能实现‘全面二孩’。但随着建议次数增多,各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贺优琳回忆说。

  “学校有一对年纪老大不小的夫妻职工,但没有生育小孩,我有点好奇。”贺优琳说,一问才知道,夫妻有“八座大山”,要赡养两个家庭的8位老人,经济压力不小,暂无养育小孩的能力。

  贺优琳认为,这是社会老龄化的一种表现,也说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社会招工难、人口红利消失以及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的特殊现象,将得到缓解。

  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贺优琳开始呼吁做好“全面二孩”的配套政策,建议在政策制定、福利安排、教育保障等各方面,完善政策,消除年轻人“不敢生”的后顾之忧。

  不做“哑巴”代表要做“社会活动家”

  “只要说在理,说到位,就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贺优琳介绍,截至2016年,他先后带了96份建议参加全国“两会”。

  2009年,他曾当着中央各部委负责人的面,就如何让法院和检察院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提出应增加人员编制。不久后,中央编办给广东的法院增加了3000多个编制,给广东的检察院增加了2000多个编制。

  回忆起这一幕,结合9年的履职经历,贺优琳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做就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代表。“我的心得是五个字:学、走、心、说、敢。勤学‘火眼金睛’、多下基层调研、工作多走心、说真话讲实话。”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开开会、举举手,不能做“哑巴”代表,而要学会做一个“社会活动家”,要有“跨界”的能力,除了关心本职工作领域,还要时刻关注身边的方方面面。

  今年,贺优琳提出了修改《义务教育法》的议案,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这是他第6次提出“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建议。

  他解释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说明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发达地区的公办优质幼儿园较少,贫困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较难保障学前教育。对孩子负责就是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希望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免费的学前教育。(记者 吴少敏 高薇)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