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稿 > 正文

年底压力大警惕突发性耳聋 5招学会预防

2016年12月28日 13: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某男星患“突发性失聪”的消息引发关注。由于错过黄金治疗起,导致左耳神经受损,听力只剩六成。有专家表示,以往,中老年人群或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突发性耳聋的比较常见,但最近,年轻人发生突发性耳聋的逐渐增多,而且增长非常快。突发性耳聋有哪些症状?年轻人该如何预防?下面,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带您一起了解一下。

  突发性耳聋有哪些症状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患者往往在刚开始时只是感觉到耳鸣,耳朵出现嗡嗡声,或出现耳闷胀感。

  据专家介绍,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等,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大脑供血不足会波及到耳蜗,引起耳蜗缺血缺氧,耳蜗里的毛细胞是主管听力的,它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蜗损伤,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此外,病毒感染也会让听神经受损,引起突发性耳聋、眩晕等症状。

  患突发性耳聋能否恢复?

  突发性耳聋在我们身边不少见,它没有特定性发病年龄,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确定病因。专家表示,熬夜加班的年轻白领患突发性耳聋的概率较大。每逢考研、期末考、公务员考试等压力大时,患者明显增多。另外就是每次长假后,由于长假时熬夜、酗酒,再加上接触噪音过久等不良用耳方式,也容易引起突发性耳聋。

  患突发性耳聋能否恢复?专家表示,突发性耳聋的黄金治疗期是发病的一周内。发病后三天内就诊,多数可恢复,如果两周后就诊,只有5%左右的人可以恢复听力。国外有资料表明,如果病程超过一个月,内耳损害已不可逆转,再恢复听力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容易忽视或不易察觉

  年轻人听力出现问题,多以为静养几天就可以恢复,殊不知这种耽误病情的行为,是听力难以恢复正常水平的直接原因。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加上该病有一定的自愈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盲目的认为,突聋是暂时的、没有休息好、“上火了”、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有的则认为是小问题,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等忙完了再看病。

  对此,有医生提醒,大部分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一侧听力下降时,因为另一侧耳朵能听到东西,很难察觉到听力下降。因此,哪怕出现耳鸣症状,也应及时查听力是否下降。

  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保持规律生活。不良的生活习惯、劳累、通宵不睡觉、紧张、吸烟、喝酒等对都对耳朵有很大影响。比如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影响内耳血液供应而出现功能障碍等。

  忌情绪激动。有医学专家表示,如果长年神经紧绷、工作劳累,很容易诱发“突发性耳聋”。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强身健体,预防感冒。由于部分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间接关系,因此也要注意预防感冒。考生等处于疲劳状态的人应注意保暖,少去骤冷骤热的环境,例如室内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低。

  不要长时间戴耳机。不要长时间戴耳机,或者把耳机开得很大声,因为声波有压力的作用,久而久之很容易引起听力损伤。

  定期做听力检查。由于“突发性耳聋”是毫无征兆的,所以建议大家平时要定期做身体体检和听力检查,把耳聋、耳鸣、失聪等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据环球网、厦门日报、广州日报、都市快报、南方网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