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别让新媒体成为伪医学传播平台

2020年08月17日 19:16   来源:经济日报   

  健康,是每个人关注的话题。人人都希望身边有一位医生朋友,可以聊聊如何养生,推荐一些保健药品,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的走红,网络上出现不少“网红”医生,他们用十分接地气的语言迅速拉近了大众与医学的距离,运用新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为患者普及医学知识。

  然而,由于一些新媒体平台缺乏监管,滋生了医药领域的乱象。譬如,前不久某短视频平台大肆推广的某“神药”实为消毒产品,后被证实并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产批准;还有流传一时的视力训练动态图片,声称可以缓解眼疲劳,滋润眼球,最终被眼科专家辟谣……网络平台的特殊属性很容易成为伪科学传播的重灾区,在网络平台上假借医生名义传播伪科学内容,甚至售卖一些没有经过药监部门许可的“神药”,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权益,而且破坏了互联网的诚信氛围。

  假医、假药、伪医学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缺少医学方面的可靠信息源。在一些大众媒体上,人们很难看到权威的医学科普,这就让那些虚假医药知识和民间偏方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事实上,互联网+医学大有文章可做,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也为各年龄段的人群接收医学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最关心如何正确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很多医生会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录制并发布正确的医学知识和科普疫情,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选择口罩种类?外出后如何对自身及衣物消毒?等等。这些防疫小常识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既通俗易懂又深入人心,及时缓解了大家的焦虑情绪。

  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医学知识,也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医学是事关人类生命安全的事业,具有很高的从业门槛。而短视频无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录制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一些医生、护士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医学知识,创新的方法值得肯定。但是,医护人员自身应具有较强责任感,积极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谨慎选择发布内容,绝不能为了某种利益夸大病情,或者用煽动性语言诱导病人看病、手术、购买药品,更不要透支大众对行业的信任。

  其次,平台也要建立严格全面的监管制度,严格审核视频内容,及时删除虚假内容。网络虽然拉近了医患距离,但也往往潜藏着很多危险,尤其是传播那些虚假医药知识、民间偏方更是危害无穷。医疗知识、健康知识影响的是人的生命安全,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一方面不允许没有从业资格的人士随便发布此类信息,另一方面也要规范转发行为。无论是发布平台还是搜索平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应该承担起明辨真伪、激浊扬清的社会责任,不给虚假信息、失信行为提供舞台。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增加自身辨别信息准确性的能力,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所谓“神药”“妙方”不妨多方求证,避免盲从盲信和上当受骗。为了不让那些假医生、假专家得逞,权威主流媒体有必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和医学知识水平。


(责任编辑 :支艳蓉)

分享到:
35.1K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