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倪娜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蚌埠一位新生儿小欣(化名)呼吸困难,全身因缺氧发紫,情况危急。随即被送往江苏省妇幼保健院,该院心胸外科顾海涛主任立马向医院飞奔,途中,他不断与蚌埠当地的主诊医生沟通,了解到患者刚出生两天,已确诊室间隔缺损。
婴儿心脏血管长反
顾海涛有近30年的小儿心胸外科工作经验。他判断,该名患儿低氧症状明显,必然还存在其他的心脏畸形未能诊断出来。经重新检查,结果不出所料,小欣除了患有室间隔缺损,真正的病因在于“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简单说来,就是心脏主动脉和肺动脉长反了。
顾海涛介绍:“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交叉构成,主动脉连接左心室,肺动脉连接右心室。而小欣的主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肺动脉与左心室连接,恰恰与正常情况相反。这就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是交叉而是平行,全身的静脉血不能进入肺内交换,心脏输送至全身的血液都是没有新鲜氧气的静脉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手术,患儿生存时间不超过两周。小欣伴因有室间隔缺损,能够依靠室间隔缺损,使左、右心的血液交换一些,孩子寿命在不手术的情况下可短暂延长。”
在“豆腐”上动刀子
顾海涛带领团队连夜为小欣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于第二天为小欣进行了大血管调转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为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心脏,手术在全麻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
新生儿的心脏只有枣子大小,嫩的像一块豆腐,血管则犹如细芽般脆弱。此外,婴儿的胸腔十分狭窄,打开后仅有乒乓球拍大小。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哪怕是再小的失误,都会酿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顾海涛凭借精湛的外科技艺,将主动脉和肺动脉从心脏上切下,重新连接,最关键的是原来跟着主动脉长错了位置的冠状动脉也要移植到左心室上来。待小欣术后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宝宝的心脏跳动完全正常了,此时顾海涛将孩子再次推进手术室,将孩子的胸腔严密缝合。经过术后精心地护理和治疗,小欣恢复良好,目前生长发育正常。
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不是绝症,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孩子在未来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顾海涛介绍,在怀孕24-28周时,超声技术已经能检查出绝大多数的结构畸形。只要产前检查及时,问题尽早被发现,在宝宝尚在胎儿时期就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但对于罕见复杂畸形或心脏发育不全的,需要多次手术且治疗风险极大的,则建议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