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8件事,家长最好不要做

2016年11月07日 10:13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8件事,家长最好不要做

  有了孩子,家里多了无限欣喜和改变。就此开始,做家长的也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否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近日,英国权威网站“妇女村”建议,为了孩子,家长有8件事最好不要做。

  1.不在孩子面前骂骂咧咧。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人,平时礼貌谦逊,一旦开车就会性情大变,不是抱怨就是斥责,甚至大说脏话。这样的语言无疑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和模仿。根据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42%的孩子从3岁起就会骂人,这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

  2.不在孩子面前谈负面话题。你和伴侣谈论的话题常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即使是只言片语,也可能引起他的疑惑。例如,你们提及他人吵架离婚的事,孩子也会心生疑虑,问道:“为什么他们不能在一起?为什么离婚?你们会离婚吗?”当孩子还无法正确理解这些事的时候,不在孩子面前讨论负面话题才是上策。

  3.家里不要过于干净。有了孩子后,要想让家里和以前一样干净,会有些困难。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脏兮兮的地板等,如果你一直不停地收拾,最后不仅会疲惫不堪,甚至会感到挫败。不妨放宽心,多花些时间和孩子相处,或者每天定时让孩子帮忙收拾整理,与孩子的快乐相处远比清洁工作更开心也更有意义。

  4.少和不喜欢孩子的朋友聚会。与好朋友分享为人父母的快乐很幸福,但如果有的朋友不能理解这种快乐,对你的新生活方式置若罔闻,不妨分开一段时间,或者等到他们能够体会时再见不迟。

  5.不对别人的孩子指指点点。人们常根据外表、声音、举止等有限的信息对别人下定义,但真正了解后,又可能对以往的妄加评论而后悔不已。孩子的思维很简单,如果听到家长的评论,或许就会失去结交好友的机会,也容易养成背后说人是非的坏习惯。

  6.不要拒绝别人帮助。作为新手爸妈,总有种想证明自己全能的心态,但这样做只能让自己更累。接受亲人的帮助,你轻松,家人也开心,孩子也会因此被照顾得更好。但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手不管,毕竟教育子女成人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7.不苛责自己做完美家长。过分完美地要求自己,会让你在过失和挫折之后变得自责和不自信。要知道,只要你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家里就是孩子最幸福的乐园,而你就是他世界中最珍贵的那个人。

  8.不要永远让爱车一尘不染。保持干净是种美德,但是容忍孩子的一点点邋遢也未尝不可,不要让偶尔掉在车上的饼干渣、苹果核、果汁印迹成为你向孩子发火的导火索。(胡珍)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1
  • 2
  • 3
  • 4
  • 5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