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皮肤病还是糖尿病?医生说其实是罕见的胰腺肿瘤
没有舌苔,口角发炎,喝口水都痛;双腿布满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时甚至出现糜烂和水疱,伴随着痒和痛;每个月必有几次的低血糖,发作时大冒冷汗、头晕;反复出现的尿路感染、尿糖阳性、新生的指甲都是开裂的……估计大家难以想象,以上病征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54岁的台州陈女士就为此困扰了5年。
其间,陈女士频繁进出各大医院皮肤科、内分泌科。然而最终结果显示,她患的并不是皮肤病、糖尿病,而是胰头上有恶性肿瘤。日前,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终于摆脱怪病。
因病5年没吃过一个杨梅
昨天上午,肝胆胰外科病房里笑声不断,陈女士拉着医护人员,请他们吃家人带来的杨梅。原来,她马上就要出院了,离别之际,她想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救助她的医生护士。
“我家里种了很多杨梅树,病了5年就没吃过,终于又能吃上了,特别甜。”陈女士说。
从2012年开始,陈女士身上出现坏死性的红斑,一会儿长在膀子上,一会儿“游”到肚子,后来又从双脚蔓延到大腿。甚至连会阴部都会长,穿内裤时稍有接触都痛。
最初她看的是皮肤科,有的医生说是银屑病,有的医生说是湿疹,用了很多药物,花了很多钱,就是不见效。
祸不单行,一段时间后,她的舌头变得跟干涸的河床一样,嘴角发炎,连喝温度高一点的水都感到疼痛难忍。同时她还反复出现低血糖、尿糖阳性,不敢吃任何甜的食物。
从皮肤科到泌尿外科,再到妇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跑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但陈女士仍然找不到原因。
今年6月,陈女士经人推荐来到了浙大一院,首先就诊于皮肤科,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需要排除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医院启动了多学科会诊(MDT)。于是,肝胆胰外科副主任、长江学者徐骁教授对病人进行了会诊。
同时出现三种病状要警惕
“我检查时发现陈女士体表的症状,再考虑到她内分泌和代谢的表现,怀疑是胰腺部位有肿瘤。”徐骁教授告诉记者,“12年前,我也曾接诊过类似的一名男病人,他患的就是罕见的胰高血糖素瘤。”
接着,徐教授安排了胰腺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发现陈女士的胰头有个直径2厘米的肿瘤,这下病因总算明朗了。
据徐骁教授介绍,胰高血糖素瘤跟遗传、环境、免疫机制发生紊乱等因素有关,发病率非常低,仅为1/2000万,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女性。70%以上是恶性的,会发生肝脏转移,有些病人确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了恶变并发生转移。
对于陈女士而言,罹患如此罕见的疾病是不幸的,但因确诊时尚未发现转移,所以又是幸运的。之后,陈女士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一周,陈女士双腿的红斑褪去,身上的糜烂也基本痊愈,不再痛痒难耐,舌炎和口角炎也消失了。“胰高血糖素瘤表现为皮肤病的症状,是因为肿瘤分泌出特殊因子或者抗原等攻击皮肤和免疫系统相关。一旦肿瘤切除,病因去除,皮损症状在48小时内就显著改善,2周后能完全消退。”徐骁教授说。
胰高血糖素瘤很容易被误诊为皮肤病、内分泌疾病,怎么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徐骁教授提醒,同时出现以下三种病状,建议患者进一步做胰腺CT、磁共振等检查:一是,有坏死、松解、游走性的皮肤病表现;二是,有反复糖耐量异常等内分泌紊乱表现;三是有持续性的舌炎、口角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