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内一家民营医疗机构招募的中国首位“患者体验官”近日上岗,“患者体验官”工作任务是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从患者的角度体验整个就医流程,发现缺陷或漏洞。对于这样一个新岗位,医院自己觉得效果不错,外界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这就是博眼球的炒作!病是假的,基于病之上的体验就是假的,没有多大参考意义;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什么时候公立医院也能开始主动设立“不赚钱只花钱”的岗位了,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才真是有了质的飞跃。“患者体验官”值得在医院推广吗?如何让患者真正能体验到360度无死角服务?
网友留言
@儒渊博:患者体验官,能够真正体验出什么?各种疾病都各有不同,就算同一种疾病它也会千差万别,医生也只能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不是患病者,你将永远无法获知疾病带来的痛楚,难过,心酸,无奈甚至绝望……别去弄那些个花架子,只要我们的白衣天使有医德,用心,用爱去为患者服务,患者又何尝不能感知,理解呢。
@窗外月半:放着真患者多问问比这假患者强万倍。因为心情和病痛是别人不能代替的。
@_井哥哥:如果一切都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那么就更好了
@夜色下的伤痕:至少有想改观的念头,不说效果,至少在进步。
@Candy苏小蝶:还要看疗效,但这无疑是全新的“体验”,没必要都一棒子打死,毕竟是医院释放的缓和医患关系的信号,作秀也好,炒作也罢,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做了被批评再去整改才有完善的可能不是么?所以,医院拿出的这份诚意是否是真意,我们还得用时间检验,磨合,完善,希望不只是摆设~
调查结果
有6成网友支持“患者体验官”的尝试。只有探索中前行才能找到解决办法,行与不行实践了再说。
微博网友@ 知足4961:博眼球也好,还是出于其它目的也罢,暂且不论,只是这个想法是很好的,能够全方位了解医院给病人治疗疾病的过程,发现医院的不足之处,做到拾遗补阙。
微博网友@ 夜色下的伤痕:至少有想改观的念头,不说效果,至少在进步。
另外有4成网友怀疑,相比于实际意义,这种行为更多的是炒作。
微博网友@ 东山谢氏:“患者体验官”很难发现医院的缺陷或漏洞,除了假患者的体验真不了,以及体验官的素质未必高、经验未必够之外,最为关键的是因为“患者体验官”的薪水由医院发放。“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口软。”即便体验官发现了缺陷或漏洞,也未必会揭露出来。
微博网友@ 连小娜penguin:这是因为它是民营医院啊,公立医院那种一天看几百个病人的医生,根本没有服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