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记者调查:我们离无烟有多远?

2016年06月01日 08:57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今天是世界无烟日。2011年起,我国就已开始实行“全面禁烟令”,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5年过去,各地推行实施的控烟条例也交上成绩单,各地禁烟效果如何?公共场所控烟监督难点何在?戒烟门诊为何如此冷清?央广夜新闻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公共场所依然是控烟的重点执行力与控烟效果相关

  虽然禁烟令已经执行5年,但却未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记者走访发现,公共场所依然是控烟的重点,“无烟日”距离“无烟”还有一段路要走。

  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于2015年6月1日开始实施,到今天已经整整一年。昨天,北京市卫计委通报,截至4月30日,北京控烟共罚款112.5万,整体控烟暗访综合评估得分为79.12分,其中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体育馆、星级酒店、医疗卫生单位等得分较高,而写字楼和网吧得分评估得分较低。

  在江苏,控烟在2013年首次进入地方立法,去年有54人因违法吸烟被处罚,问题较为严重的单位集中在网吧及医院。尽管已实现九个部门联合执法,但相对庞大的烟民数据,被处罚者可谓九牛一毛。对此,省爱卫办副主任陈晓进表示:“部分单位的执法主体不明确、联合执法难以常态化、执法取证难等问题,使控烟执法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在陈晓进看来,执法只是辅助手段,公共光靠处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还得市民自觉。

  2013年,青岛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青岛市控制吸烟条例》,划定了八大类禁烟区域,禁烟区吸烟可罚款200元,控烟不力的单位最高罚款3万元。而记者注意到,八大类场所控烟效果不一,禁烟教育部门管学校、卫生部门管医院、交通部门管车站……没有形成执法的合力,至于查没查、想不想查、谁来查?都不得而知。有规不依的原因在于执行力的薄弱,公共场所吸烟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对于禁烟的难度,淮南市卫计委健康教育所所长范康也表示,“没有一个具体处罚措施,没有具体到由哪个部门来负责,来进行管理,还进行处罚,虽然也明确了卫生部门作为控烟的管理单位,但是主要就是没有具体处罚的标准,所以现在在具体的执行当中没办法执行。”他认为,政府重视是推进控烟的前提,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烟草控制才是关键:“第一个还是宣传;第二个发动整个社会都有对这个工作高度重视起来,从儿童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广泛地宣传烟草有害;第三个层次要立法,我们期待着国家级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管理条例及早颁布。”

  去年,我国全面提高烟草征税比例,香烟价格不同程度的普遍上涨,但依旧断不了“烟瘾”。有专家表示,禁烟难,难在一个“利”字,只有彻底斩断烟草税和地方财政之间的利益链条,禁烟工作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控烟专家吴宜群说:“在中国现在烟草公司跟管理烟草的政府部门,就市烟草专卖局他们他们没政企分开,他其实就是管烟草的人,又来参加控烟,大家都觉得用一句话来说,左手打右手是打不了的。”

  各地戒烟门诊冷清戒烟药物不纳入医保

  为了加强控烟,近年来不少医院也有设立专门的“禁烟门诊“,为广大有戒烟意愿的烟民提供戒烟服务。然而,记者经过实际走访了解,运行情况令人担忧。即使烟草依赖已经被证明是慢性高反复性的疾病,然而主动登门来看病的人并不多。不少烟民并不认为烟草依赖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不必就医,价格不菲的戒烟药物不纳入医保也让烟民望而却步,很多戒烟门诊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第29个“世界无烟日”,湖南首家戒烟门诊却传出悄然关门的消息。记者采访发现,南京某医院戒烟门诊一年接诊患者不到100人,去年,合肥市二院成立合肥地区唯一一家创建戒烟门诊试点医院,由两名专门接受过正规戒烟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副主任医师接诊,一年多下来,这家诊所只接待患者一百多人,平均每周接待患者两人,几乎成为医院里的“最清静诊室”。除了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门诊存在外,更多的吸烟者是觉得戒烟还要来医院花钱,太不值。

  合肥市二院和平路院区呼吸内科主任杨庆斌认为,不少烟民认为吸烟不是一种病,戒烟要到医院打针吃药有点大题小做,还有烟民在戒烟过程中会出现难受、抑郁、失眠等戒断症状,从而产生抵触心理,放弃门诊戒烟疗程。杨医生提到,之所以戒烟难,是因为“烟草依赖”和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心理依赖。长期吸烟导致烟民已经适应了这种非正常状态,一旦戒烟,身体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他们反而会感觉身体不适,导致复吸。他建议,要正确认识烟草对人体的危害,科学戒烟,如果戒断症状难以忍受,烟民应该到戒烟门诊寻求专业的帮助,尽量不要因为戒烟症状放弃戒烟。

  此外,戒烟门诊如此“冷清”,还有一大原因是:戒烟药物价格不菲,目前都得患者自费。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控烟门诊健康教育办主任江国玲坦言,虽然他们医院为设立戒烟门诊专门购置了新设备和药品,但是仍改变不了“咨询者多,真正戒烟者少”的局面。年初以来,他们接诊的戒烟患者只有4例。之所以戒烟者寥寥,除了大家认识不足、对彻底戒烟缺乏信心外,还与戒烟药品的价格较高以及国家无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青岛市卫计委也正在组建医疗卫生专家团队,干预吸烟行为。青岛市社保局局长耿成亮提到,就目前国家政策,戒烟还没有纳入医保的支付,但是这个理念――医保和医疗联手的合作,远远比支付更重要。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