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浙江省中医院成立了“疝与腹壁疾病诊治中心”,此前,到该院疝外科看诊的人不在少数,据了解,疝气俗称小肠气,杭州每年约有15万名患者发病。
“疝气多发于老年人和婴幼儿当中,尤其是老人,病发率高达11.8%。”省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宁教授说,吸烟、肥胖、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便秘都是“疝气”诱因。由于患疝气最初不痒不痛,许多老人一拖再拖,结果恶化成肠坏死、肠梗阻,甚至感染后患上腹膜炎、败血症,危及生命。
“嵌顿疝”作祟,老人腹痛发烧
80岁的张大伯,常年被慢性支气管炎困扰,前段时间天气冷热不定,他更是一直咳嗽不停。后来,他发现自己胯下竟多了一个核桃般大小的“凸”起物,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为疝气。
张大伯偶然得知疝气其实就是小肠气,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很常见,而且平时也不影响生活,于是,张大伯托亲戚买了一个“疝气带”,想着稍微“矫正”一下即可。
不过“疝气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段时间后,张大伯感觉腹部有些疼痛,一开始,他还忍得住。后来随着肿块不断增大,皮肤红肿,大伯出现了呕吐、发热状况。
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大伯到省中医院疝外科就诊。
“因为时间拖得太长,小肠移位被卡住之后坏死,变成嵌顿疝。”李主任说,经过肠段切除手术,以及后期治疗,张大伯的病情有了好转。
对此,李主任提醒,老年人患疝气不可能自行愈合,而且打针、吃药、穿戴疝气带等保守方式治疗疝气不可取,手术是治愈疝气的最好方法。当然,患者不能拖延,一旦疾病发展后治疗难度加大,效果也差。
体形太胖,疝气容易找上门
在省中医院疝外科门诊,来看疝气的老人很多。李主任解释,疝气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位置,通过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而老年人腹部肌肉萎缩,强度下降,因此易患腹股沟疝。腹腔压力增高是导致疝气的直接原因。
除了腹部肌肉萎缩这一因素,吸烟、肥胖、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等都是促使疝气发生的原因。
“肥胖的人腹部肌肉脂肪化,腹压增高,容易产生疝气。”李主任提到一个病例,一位82岁的周老先生,160多厘米的身高有170-180斤重,白天只要多站一会腹部就疼痛难忍,平躺下来,痛楚消失,周老先生以为自己得了怪病,四处检查,并没发现什么毛病,后来做CT后,才知道患上股疝。
事后,周老先生告诉李主任,因为自己太胖,身上鼓出一块东西,却也没发现端倪。幸好来医院做了检查,并及时治疗。
老年人如何防治疝气?
既然老年人是疝气的易发人群,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提前预防呢?
“老年人患疝气没法避免,但是减少发生的方法还是有的。”李主任讲了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要控制体重,肥胖尤其腹部肥胖为主的人疝气的发生概率高。第二,尽量戒烟,因为抽烟会引起胶原蛋白合成障碍,这样会让腹壁薄弱,皮薄了自然容易破口。第三,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腹压增大的慢性疾病,比如,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等。
最后,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防止便秘,同时加强身体锻炼,控制体重,加强腹壁肌肉强度。
对于老年人的疝气,主要看有无腹痛、坠痛等不舒服症状,如果什么症状都没有,可以先观察。如果症状明显,需要尽快手术治疗。李主任说,“对疝气的治疗,现在只有通过手术进行修补,而微创手术治疝是首选,约70%的患者可通过腹腔镜微创的方式治疗。”
另据悉,目前省中医院“疝与腹壁疾病诊治中心”每周二、四、五下午和周三全天开诊,疝气患者以后可直接挂“疝中心”号做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