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昆医附一院 移植女儿干细胞救治白血病父亲

2015年09月17日 14:11    来源:昆明日报    廖晶蓉

  近日,云南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女儿为他提供造血干细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附一院”)血液内科采用领先技术当天实施“微移植”,这是云南省迄今为止完成的第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移植”手术。

  干细胞特殊处理传递生命

  “只要能救父亲的命,我一点也不害怕。”近日上午,在昆医附一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今年25岁的李欣(化名)静静地躺着,等待传递生命的血液采集完毕。在正式决定为父亲捐献后,李欣经过了常规体检、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液疾病等全面检测,昆医附一院血液科医生在采集的5天前,通过药物将她的干细胞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再利用特殊的仪器采集出来。昆医附一院血液内科主任曾云介绍,完成整个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需要近5小时,采集过程中供者会产生如肌肉酸痛的“类感冒”状态,但在目前已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整个采集过程都是安全可控的。

  曾云介绍,患者李师傅51岁,入院时属严重贫血、血小板指标特别低,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李师傅在经过1个疗程的化疗后病情缓解,又经过1个疗程的巩固期后,因与亲友骨髓配型结果均不相合,科室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实施微移植治疗,由25岁的女儿李欣为他提供干细胞。

  完成采集后,造血干细胞被送入实验室经北京307医院专利特殊技术处理,仅两个小时后,当天成果植入到李师傅体内。

  让老年白血病患者新生

  “这就是新移植技术‘微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可贵之处。”曾云介绍,“微移植”供受者之间没有配型限制,可以选用亲缘或非亲缘的抗原不相合供者,解决了传统移植选择抗原相合供者难的问题。微移植还突破了传统移植患者年龄限制,为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根据白血病治疗方法,在接受传统的移植手术前患者需要经过3个疗程以上的化疗,但对于60岁以上的白血病病人,他们的身体条件根本没法承受这样的强度,这样无疑是对这样的病人宣布了’死期’。”曾云说:“微移植疗法采用的小剂量化疗,其强度是大多数老年患者能承受的。”

  同时,微移植减少了传统移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治疗安全性高,手术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患者生存质量可达接近正常人状态。微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快速重建,极大降低了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移植死亡风险低。目前,微移植已经涵盖了主要的恶性血液病和肿瘤,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曾云还透露,微移植技术在云南省尚处于起步阶段,昆医附一院有意将这项技术做大做强,造福更多的患者。

  患者李师傅在输入干细胞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恢复造血约一般是10天,血小板恢复造血约需14天。当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后,一般是1个检查1次,三个月检查1次。该名患者是我省第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移植”手术。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