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22年每天与传染病“亲密”接触 她说:责任感大过恐惧

2015年08月11日 09:1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张元玲 郝飞

  

  8月10日,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医生吴桂辉(左一)分析一位患者的病情。

  

  蓝帽子、高级防护口罩、白大褂,隔离裤、隔离鞋……8月10日上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传染病医院)的结核病区,在“清洁区”穿戴好一切“装备”后,吴桂辉快步走进病房,为结核4病区的病人查房。

  从业22年,现在已是结核病区主任的吴桂辉接诊过几万个结核病患者。这种让不少人心存畏惧的呼吸道传染病,却是吴桂辉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内容。

  吴桂辉只是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众多医护工作者的缩影,这支特殊的医务人员队伍,长年工作在与传染病患者零距离接触的岗位上,构筑起市民健康的防火墙。

  “你问怕吗?当然怕!但是,总要有人为传染病患者服务嘛!”吴桂辉浅浅一笑说道。

  风险

  同事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 她也曾害怕

  10日上午,记者走进结核病区时,目之所及,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几乎所有人都戴着防护口罩。这种气氛,让人不由得心里一紧。

  “其实,刚开始大家都会紧张,习惯了就好。”吴桂辉说,1993年她被分配到这家医院时,多少有些不适应,“首先是舒适度比较差,在传染病医院工作,每天必须戴口罩,‘全副武装’。呼吸、说话都很不方便;其次是心里有压力,怕有被传染的风险。”吴桂辉说,还需要顶住一些压力,甚至会遭到一些亲友的疏远。“有时连对象都不好找,女同事谈恋爱,男方一听是在传染病医院工作,立马就吓跑了。”

  “职业暴露的风险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工作生涯。”吴桂辉说,从业22年,接触了这么多结核病人。她不止一次听闻自己的同事因为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每每这时,她心里也会闪过一丝害怕。“但是想到还有那么多病人需要救治,责任感就会大过恐惧。”

  责任

  妙手仁心 让重症结核病患者获新生

  今年3月,32岁的重症结核病患者刘明(化名)走进了吴桂辉的诊室。他本是某大型公司的管理人员,但是结核病让他陷入了事业的低谷。经过诊断,刘明患有肺结核、脑积水、结核性脑膜炎及结核性心包炎等多种疾病。由于结核已经入侵颅神经,刘明视力严重受损且眼睑下垂,眼睛根本无法睁开。

  “这是非常严重的结核病,一定要尽快治疗!”吴桂辉立即要求刘明入院治疗,并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治疗中,吴桂辉发现该患者感染的是耐药结核菌,全身多脏器受累,及时更改为复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同时脱水降颅压力、营养神经等。

  住院3个月后,刘明的结核病成功得到控制,并且已经没有传染性。由于眼睑和视力恢复,他的生活和工作也恢复了正常。现在只需继续一个月一次的门诊治疗,坚持一年多便能痊愈。

  “一个患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吴桂辉说,每次面对患者,都觉得自己责任好重大。“好在初治的结核病患者,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都可以治愈,避免更多的人患上结核病,这也是我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

  提醒

  预防结核病 需营养均衡适当运动

  接诊了很多结核病人的吴桂辉发现,很多结核病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造成的。

  去年12月,一位40多岁的女子因为肺结核入院治疗。吴桂辉注意到,该患者瘦骨嶙峋,气色很差,看上去奄奄一息。后来吴桂辉才了解到,患者从6月份就开始一直吃素,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弱,在反复咳嗽咳痰之后,一直拖着病情,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入院治疗。

  “其实,只要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就应该立即来医院检查是否感染了结核病。否则会耽误病情,周围的人也可能被感染!”吴桂辉当即为这位患者制定了标准化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为其进行了抗感染的营养支持。一个月后,这名患者身体恢复出院。

  “现在有些爱美的女孩子,为了漂亮的身材,只吃素,不吃肉。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吴桂辉说,一旦营养跟不上,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各种疾病就会趁虚而入。

  她提醒市民,要预防结核病,市民需要增加人体抵抗力,注意生活规律,避免长期工作过累,精神紧张;注意均衡饮食;避免偏食和为减肥造成营养不良;并注意适当锻炼、运动。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