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稿 > 正文

冬病夏治正当时 贴“三伏贴”注意6个讲究

2017年06月27日 08: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夏至过后,又到贴“三伏贴”的时候了。据了解,目前北京各中医院已陆续开始“三伏贴”的预约或领取。贴“三伏贴”有哪些讲究?是否人人适合贴?下面,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带您一起了解。

  冬病夏治正当时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

  据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了解,今年的三伏时间分别是,头伏(7月12日至7月21日)、中伏(7月22日至7月31日)、闰中伏(8月1日至8月10日)、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

  近年来,贴“三伏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此,专家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它主要适用于“寒邪”引发的疾病,尤其以哮喘、“老慢支”、反复咳嗽等呼吸系统类疾病效果明显。

  贴“三伏贴”注意6个讲究 

  并非人人适用 

  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处于疾病急性发热期者应慎用或禁用。此外,两岁以下孩子不宜贴,两岁以上的,敷贴前,最好到请医生检查是否适宜。

  时间不宜太长 

  贴敷的时间以4-6个小时为宜,时间的长短可因人而异。对于皮肤不耐受的人群而言,贴敷2个小时即可;皮肤不敏感者则可相对延长贴敷的时间;儿童耐受性较差,一般贴敷2-4个小时。

  禁食冷饮、刺激食物 

  贴药期间,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刺激,不要吃油腻的食物,禁食海鲜、鱼、虾、牛羊肉、香菜、韭菜、芹菜等发物及煎炸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2小时内避免洗澡 

  敷贴完后,12个小时以内避免洗澡,因为皮肤上残留的药物还有一定的功效,如果马上洗澡就会把药物冲洗掉。另外,洗澡时要用温水或热水,禁用冷水。

  贴对穴位、贴对症状 

  “三伏贴敷”要在准确的穴位上才能起到疗效,冬病夏治敷贴的药物并不是“一膏贴”、“一样穴(位)”,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避免受凉感冒 

  帖敷期间,建议不要下水游泳,尽量减少活动和汗液流出,谨防受凉和感冒,不要呆在空调房或对着风扇吹。

  提醒 

  网购“三伏贴”隐患大 

  随着“冬病夏治”越来越火,有商家在网上卖起了冬病夏治的膏药,因为省事,不少人也乐意购买。然而如果没有相关的医学经验和知识,擅自买药敷贴,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专家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在医院进行贴敷,以保障‘三伏贴’的治疗效果。不能定期去医院的话,建议头伏还是在医院贴,之后的几副可以在家自行贴敷。第一天在医院贴敷时,可以要求医生在穴位上给标记一下,第二天按照标记贴,以免贴敷位置不准确,影响疗效。

  (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据北京日报、重庆晨报、新华网、兰州晨报、山西晚报、金陵晚报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