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医药+妇幼健康”的“浙江经验”

2017年06月19日 13: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金华6月19日讯(记者黄全斌、徐燕飞)6月17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家妇幼保健院院长和专家齐聚浙江东阳,学习并推广“中医药+妇幼健康”的“浙江经验”。

  “没有妇幼的健康,就不可能有全民的健康。”在17日召开的“中医药妇幼健康融合发展——东阳模式”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中国卫生部前部长张文康表示,妇幼人群占中国总人口五分之三,妇女儿童健康关系到全民健康,“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尽快提升国民健康水准。”

  数据显示,2016年,浙江省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73/10万、2.82‰和4‰,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背后,“无中医不保健”的“东阳模式”为浙江妇幼优质的健康服务提供了保障。

  什么是“无中医不保健”?东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郭兰中介绍,医院引入“治未病”理念,将中医药融入孕产妇保健、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各个环节。该院每个月临床科室申请中医科会诊率达到100%,每个临床科室都非常注重中医的作用,也讲究中西医并重。医院还注重发展“国医馆”特色专科品牌,培养中医药妇幼保健复合型人才,最后将“东阳模式”推向社会。

  据统计,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年门诊量从2011年的30多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76万余人次,出院人次由7000多人次提高到2.5万人次,仅中西医结合保健业务收入就达3680万元人民币,占总业务收入的16.05%,成为该院发展新的增长点。

  自2015年浙江省召开现场会,全省开始推广“东阳模式”。据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敬介绍,目前浙江已有90%的妇幼保健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70%的妇幼保健院开设了中医科,40%的妇幼保健院将儿童输液室改成儿童中医诊疗中心,全省95%的0至3岁儿童能够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如今,杭州、温州、嘉兴等地的妇幼保健院纷纷开始转变,从“纯西医保健”转迈入“无中医不保健”的服务格局。“东阳模式”也正逐步走向全国,从新疆阿克苏到重庆潼南,全国29个省市区的350多家妇幼保健机构都有了“东阳模式”的身影。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