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筛查和个人保护很重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健康观念的进步,老年人感染HPV的风险被越来越重视,天津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有关专家表示,老年人感染HPV的风险虽低于年轻人,但因免疫力下降和潜在健康问题,感染后可能面临更严重后果。通过定期筛查、行为预防和健康管理,可显著降低感染及癌变风险。建议老年群体结合自身情况,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
老年人感染HPV的风险因素
免疫力下降
HPV在人群中普遍存在,部分老年人可能在年轻时已感染但未出现症状,病毒可能长期潜伏。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对病毒的清除能力降低,病毒可能再次活跃并引发病变,HPV感染风险增加。
性传播途径
性行为是HPV的主要传播方式,老年人若有活跃的性生活且未采取保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仍可能通过性接触感染病毒。
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牙刷)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如衣物、医疗器械),若皮肤或黏膜存在微小破损,也可能导致感染。
缺乏疫苗接种
HPV疫苗通常推荐在青少年时期接种,而老年人普遍未接种,对疫苗针对型别的HPV感染缺乏特异性免疫保护。
老年人HPV感染的潜在危害
癌变风险
高危型HPV(如16、18型)持续感染可能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口咽鳞癌等恶性肿瘤。
治疗难度
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对手术或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较低,可能影响疗效。
症状隐匿
HPV感染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老年人可能因忽视筛查而延误诊断,导致病情进展。
预防措施
定期筛查与监测
宫颈癌筛查:60岁以上女性若既往筛查不足或存在高危因素(如HPV感染史),建议继续定期进行HPV检测和宫颈涂片检查。
皮肤及黏膜检查:发现异常疣体、溃疡或皮肤病变时,应及时通过活检或病毒检测明确是否为HPV感染。
行为与卫生管理
避免共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减少间接接触传播风险。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性传播概率。
皮肤黏膜保护:避免抓挠皮肤,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微小破损成为病毒入侵通道。
及时就医与规范治疗
若确诊HPV感染,应根据病毒分型和症状制定治疗方案。低危型感染以局部治疗为主;高危型需结合宫颈病理检查,排除癌变可能。
此外,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及减少压力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可以避免免疫抑制状态。
记者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