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可治愈肿瘤中,22%用这一疗法实现

2022-06-25 15:07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文培)
首页 > 资讯 > 正文

55%可治愈肿瘤中,22%用这一疗法实现

2022年06月25日 15:07   来源:文汇报   

  肿瘤最怕三大“武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就是人们常说的“照光”。这个“光”不一般,它能杀灭肿瘤细胞,还可以保护正常组织。55%的可治愈肿瘤中,22%就是用这一疗法实现,但生活中,不少肿瘤患者对放疗存在误解,甚至害怕、畏惧,没有选择这一治疗。现在的放疗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如何正确看待放疗?本文为您解析。

  约六至八成肿瘤患者治疗期需接受放疗 

  放疗,就是肿瘤患者常说的“照光”。别小瞧这束“光”,它是“杀伤力”极强的放射线,能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来治疗肿瘤,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局部治疗手段。放疗一般在局部发生作用,常规放疗往往需要一个多月时间,通过每周一到周五的连续放疗,积累起可以杀伤肿瘤的射线“能量”,从而达到“摧毁”肿瘤的目标。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在55%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中,27%可通过手术治愈,22%可通过放疗治愈,6%可通过化疗治愈。由此可见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约有60%-8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不同阶段需接受放疗。

  鼻咽癌、部分食管癌等多个瘤种,可通过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得到治愈或长期生存的可能。早期鼻咽癌放疗后治愈率高达90%。

  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直接治愈一些对放疗极其敏感的肿瘤,也可以通过术前的新辅助放疗技术,给乳腺癌患者实现保留乳房,为肠癌患者缩小病灶,进而实现保留肛门的手术机会。

  在精准肿瘤治疗时代,“放疗+免疫治疗”这种传统疗法与前沿科技“联姻”的新策略,可有效激活远隔效应等独特作用,创造生命的奇迹。随着放疗技术精进,近年来,放疗朝着治疗更强、副反应更小的方向不断前进。

  比如,先进的“速锋刀”技术能够在短短几次放疗中,较好摧毁体积较小的病灶;“All in One”一站式人工智能放疗技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放疗计划的精确制定。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日常每天有超过1500位病人接受以“调强放疗”为代表的精准放疗,实现对肿瘤细胞“快、准、狠”的精准打击。

  切勿因副作用而放弃治疗 

  临床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患者因一时的放疗副作用放弃治疗,这在我们看来是很可惜的。

  光子放疗副作用取决于目标肿瘤病灶的位置和周边脏器所受到的放射剂量。在放疗刚开始阶段,病人不会出现放疗所致的不良反应。但随着放疗的继续进行,癌细胞坏死程度在逐渐加大,正常组织细胞损伤程度也会增加,这时会出现相应的急性副作用,如放疗性食管炎,病人会感到吞咽时食管疼痛等。

  这个时候不要害怕、畏惧,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第一时间给予对症处理,舒缓这些副作用,切不要因为暂时的放疗副反应放弃治疗。要知道,大部分正常组织所受的放射损伤在放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慢性副作用则发生在治疗结束后的数月甚至数年。

  总的来说,所产生的副作用取决于接受放疗的部位,每次给予的剂量,总的剂量,病人的总体身体状况,以及其他同时给予的治疗。出现这些副作用的情况也是因人而异、因病不同。

  一般而言,这种副作用都能在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随访及治疗过程中,第一时间获得解决和处理。很多时候,治疗的曙光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之后,克服难关,迎接新生。

  新冠肿瘤患者放疗与否需严格评估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我国多地,本土疫情时有反复。肿瘤也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肿瘤患者放疗后能否接种新冠疫苗以及确诊新冠患者能否放疗等问题颇为关注。

  首先,在疫苗接种方面,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提出,“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患者可根据需要与自己的主诊医师充分沟通、评估后,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疫苗接种。

  其次,对于确诊新冠阳性的肿瘤患者,鉴于肿瘤患者是一类由于免疫抑制状态而特别容易受到感染的患者,其新冠肺炎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每个个案病例是否继续放疗需要审慎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获益”评估。

  尤其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需要在新冠肺炎的发病、重症、死亡风险与预期肿瘤治疗的获益之间权衡,需根据疫情和患者个体化情况,由多学科讨论后方能“一人一策”确定治疗策略。

  (作者章真教授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夏凡、杨曦为医学博士)

 


(责任编辑 :郭文培)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