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在一株茶芽里寻到自然之气

2020年06月08日 11:02   来源:解放日报   

   自然界的草木,是人类流动的生命基因。英国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在他讲述生物多样性的专著《杂草的故事》里说过:杂草是一个地方传承与遗产的一部分,它们是一种祖传之物,是历经岁月的基因库。

  观察一株自坚硬砾壤里冒头的茶芽,领受阳光如饴的馈赠,茶芽与所在地的上百种野生植物共生共存,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神奇,也是一杯白茶教会大家的事。

  中国福建南平,沿建溪而行,深入武夷山脉东南麓,就有一片白茶山场。白茶逍遥,却自带隐世而独立的气质。相较于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的名声赫赫,同由武夷山地利浸润的原生白茶种却吐纳出另一种更靠近自然的清和风味。

  当见到芽头壮实的那株茶芽时,不禁让人好奇:它们不是佚名的杂草,茶农采茶时的天气、物候是何形态,又为它注入了怎样的生命力?在清冽的自然草木化为柔和的茶汤之前,它是土地的女儿,也是时光的见证者。

  关于风土的故事,讲不完。风土的滋味,“向世人展示当地、当年的气息;也展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穿过这座“山的王国”,肉眼捕获着水松、红豆杉、四季杜鹃的勃勃身姿,兼具高山与平原的 “二元地理气候”,造就了生态、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同样赋予这片土地成为优越原生态植茶区的底蕴。

  带着熟稔东方生活的审美去打量一杯茶,白茶的妙意似与六大名茶中备受推崇的乌龙、红茶、绿茶有微妙分别。一生追逐极致雅趣的宋徽宗赵佶曾在《大观茶论》中专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宋徽宗诗文所咏的白茶面貌已无可考,抛除古风茶事的文雅情怀,有一点似可确认,现代人偏爱的白茶清甜之味,应胜于古时。于今日清饮一杯上好的白牡丹,在自然风土与人相连的情感之外,现代制茶工艺的悉心与专注,值得留意与珍视。

  做茶,要与天时比耐心。放缓节奏是为了更好的收获,做足每道工序,不过分消耗茶叶内质,如此得到的白牡丹,既适宜当年饮用,亦为藏养留下了转化的余地。一味清甜适口的白茶,入喉的层次变化由浅入深,先是淡淡的清香与花香缠绕舌尖,逐渐推进又可品得些许毫香。这是不经人为工艺的原生滋味,它直接传递土地与自然风土的讯号,透过太阳光的能量,身心五感亦得到自然的真意。

  那心底念着的关乎自然、本真的生活,在这一刻实现。(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责任编辑 :韩璐)

分享到:
35.1K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