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11月1日发布消息,我国即将由北向南进入流感流行季。历年数据表明,我国每个流行季约有5%至10%的人会感染发病。今年,世卫组织公布2019全球十大健康威胁,将全球流感大流行列于第三位。
11月1日“世界流感日”,一批院士、专家齐聚北京,对流感防控进行权威解读,发表“识流感、防流感、治流感”行动倡议书,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开展“识流感、防流感、治流感”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流感全球数据“黑历史”触目惊心
专家呼吁全民防控流感
流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5%至10%的成年人、20%至30%的儿童发病,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其中重症病例约300万至500万人,死亡病例约29万至65万人。
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且难以预测,导致每年流行情况都有变化,防控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我国即将进入流感流行季。”国家卫健委李斌副主任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发布《2019—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协同、依法科学、联防联控的策略,全面开展今冬明春的流感综合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倡导,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流感防治,减少流感重症和死亡病例。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提醒,要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和疗养院等人群聚集场所流感防控。
会议面向全社会发布《“识流感、防流感、治流感”行动倡议书》,尤其倡导医务人员带头向公众普及流感防控知识。
“汤姆和杰瑞” 流感病毒与人类之战
“流感的特点就是变变变。正因为它变变变,每年的流感毒株都不一样,流感疫苗不得不每年都打。”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将人类与流感病毒之战比作动画片——“汤姆和杰瑞”。
高福说,如果人类是“汤姆”的话,病毒就是“杰瑞”,有许多病毒和人类已经处成了这种关系,比如季节性流感就是这样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每一次都变化多端。而如果完全是新病毒,那就是两个结局,要么是病毒把人杀了,比如SARS,比如埃博拉;要么就是人类把病毒战胜了。当然人类终将通过自己的智慧战胜病毒,科学家、公共卫生人士正在努力找到流感通用疫苗,打一针管一辈子,最后像天花一样被人类彻底消灭。
禽流感传播 “扑腾的翅膀”是重要途径
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跨种传播感染人。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五次流感大流行,其中三次和禽流感密切相关。1918年西班牙发生禽流感大流行,1957年、1968年两次流感大流行也主要是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的病毒,通过基因的重排形成了新的病毒而引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介绍,我们国家目前发现禽流感主要是高致病性的H5N7和H7N9,2013年我们国家发生的H7N9病毒爆发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感染。他呼吁农业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测与管理,养殖行业等要对禽类采取强制免疫接种。
香港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裴伟士研究过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他说:活禽市场的家禽被感染,在处理过程中家禽扑腾翅膀污染的空气可以被屠宰者或者购买者吸入,这是很重要的传播途径。但为什么仍有不少人没去过活禽市场也会被感染?裴伟士解释说:病禽下锅之前可能会污染厨房或厨具,如果主妇的手被感染了,接触口眼鼻就可能被感染,或者病毒污染到其他的生食食物,也可能造成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打了不舒服?流感疫苗副作用怎么看
今年世卫组织将“疫苗犹豫”也列入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中,尽管疫苗接种每年可以预防200万至300万例死亡,但仍有很多人对疫苗采取不信任态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说: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体,从预防来说一是远离病原体,比如开窗、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或者接触的量比较小,不至于引起疾病;二是接触病毒以后要有特异性保护,也就是打疫苗。疫苗仍然是传染病控制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我们就是依靠疫苗消灭了天花,控制了肝炎。
流感的流行特点非常清楚,发病时间基本都可以预测或者监测出来,打疫苗是预防流感非常有效的方式,我们应该坚持下去。打疫苗目前还不可能没有副作用,但是比例非常低,通常几天内会消失。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