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莫禹凡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程晓
最近,一个《他汀类药物是毒药,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应该远离》 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的大概意思就是“”他汀”类药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它可能治不好你的病,反而会让你“惹祸上身”——提高糖尿病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他汀”药降血脂,可现在说它会升高血糖,这让很多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产生忧虑,甚至有人怀疑自己的糖尿病就是因为吃他汀吃出来的。那么,他汀类药物到底还能不能吃呢?
他汀类药物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他汀类药物在长期服用过程中的确会导致血糖升高,这是很早以前就有的观点。”南京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官艳华表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一项试验的研究结果就提出了这一观点。这项实验包括57000多名受试者,包含6项临床试验研究的临床荟萃分析中指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新发糖尿病风险增高比率为6%,而在剔除了其中一项研究以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新发糖尿病增加率提高到了13%。此外还有一项包含了13项临床随机研究分析发现,在91140名无糖尿病受试者中,平均随访时间4年,共出现4278例新发糖尿病患者,其中2226例发生于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相比对照组2052例,他汀治疗组新发糖尿病增加风险9%。
两项研究结果均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引发新糖尿病的风险几率稍大。
患者本身可能属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官艳华介绍,严格上说,他汀类药物是将糖尿病病程提前,也就是即使不吃他汀类药物,患者也会得糖尿病,而提前也不过就是提前2周左右时间。
据了解,临床上他汀主要是用来调节血脂的药物,能够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还能升高密度脂蛋白。此外,他汀药物还被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帕金森病、脑卒中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像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就是糖尿病的等危症,冠心病患者。”官艳华表示,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并不能完全确定就是由药物所致,因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常常有血脂代谢异常,那么患者本身可能机体内就存在着发生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的因素。此外还有研究分析表明,使用较大剂量他汀药物,比使用中等剂量的他汀药物发生糖尿病几率增加,由于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时也存在“6%效应”规律(抑制合成,减少吸收,双管齐下降血脂),以及我国人群的体质特点,一般不主张强化他汀治疗,因此相比国外,我国因为他汀治疗导致糖尿病的概率很低。
不吃他汀的后果比轻微升血糖严重得多
针对一些患者因为担心诱发糖尿病而对他汀类药物产生抗拒,官艳华表示,对于心血管病患者、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该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还是该用。
“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保护作用远远大于其新增糖尿病的风险。”官艳华介绍,目前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法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果患者不吃他汀,那么动脉硬化斑块无法稳定,血脂降的不好,心脑血管事件就会反复发生,这对患者带来的危害比血糖轻微升高可严重多了。
官艳华提醒,在服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患者除了严格遵照医嘱外,因注意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以及时发现血糖变化。此外,服药期间,要注意低脂低糖饮食,加强运动,坚持锻炼,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这对于减少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血糖升高或新发糖尿病很有帮助,“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就是因为血脂高,本身就应该加强运动,禁止饮食,因此两者是相辅的。”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