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你的护肤品古人早就有了 还这么五花八门

2018年12月12日 09:33   来源:金陵晚报   

  编者按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道出了千百年来女子美貌的定义。而为了贴近这杆尺的标准,涂脂抹粉、描眉画眼成为了古今中外多少女子的必备动作。

  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子的妆容、饰品也十分丰富。紫金山新闻推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系列报道,拨开古代女子的朦胧面纱。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王丽华

  用洗面奶洗完脸以后还要涂上水乳,洗完澡要涂身体乳,隔几天要敷面膜……女性的护肤保养程序可谓一重又一重。

  然而,你以为只有当代人才会这么注重护肤保养?其实古代女性对于洗漱、香氛等都非常重视,那她们的“洗面奶”、“洗发露”、“身体乳”都是怎么做的?

  古人最早的“洗面奶”:

  淘米水

  洗脸是美容护肤的第一步。人的皮肤会分泌油脂,古人也不例外。

  其实先秦时期,人们就会用自己的“洗面奶”——温热的淘米水。淘米水中的碱性成分可以去除污垢,所以这种方法还可以洗脸、洗头发。而这种方法至今也没有完全落伍。在网上,不少洗漱的偏方便少不了淘米水的影子。

  而在淘米水之后,还诞生了两种不同配方的“洗面奶”。一种是用植物肥皂荚、猪胰子和天然碱捣成块状,成了古人洗脸的“肥皂”。而在南朝时期,皇家还有一种更为考究的“洗面奶”,是用豆末和其他药物混合制成,名为“澡豆”,既能洗脸,还能洗澡。根据加入的不同药物配方,还具有治疗雀斑、持久芳香等不同作用。

  这种美容品在唐朝的贵族中就风行了起来,到清朝时期又增加一些中药和香料,逐渐产生了抗皱、润肤、玉容等功效的香皂。洗完脸以后清爽润滑,散发香气,这样的体验,可不是今人才有。

  古人的“隔离霜”:

  彩色面脂

  洗完脸以后的护肤也不可少,这是保持面部水分不流失的方法。《诗经》中的“肤如凝脂”就是古人心中皮肤好的状态。而最迟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使用面脂护肤了,这就相当于“润肤霜”,涂完以后细腻柔滑。

  而有的润肤霜还有化妆遮瑕的作用。除了有白色的面脂,唐代还出现了很多彩色的面脂,有紫色、绿色、红色。《中国古代妆容配方》的作者李芽认为,这有可能就是利用补色的原理调整肤色。

  比如,我们都知道,皮肤暗黄的人可以在化妆前涂抹一层紫色的隔离霜,中和了黄色。脸上有红血丝的则可以用绿的隔离霜,脸色发青,就用红色打底。可见,为了让皮肤显得白皙气色好,古今中外的人想法是如此一致。

  古人最奢侈的护肤品:

  人乳

  与当代人受西方人影响,选择牛奶补充营养不同,古人信奉“人乳”养颜。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认为乳汁可以“补五脏”,还能让人白白胖胖、脸色红润,对皮肤、头发都有益处。甚至有一种说法,汉代的张苍年老无齿,妻妾百数。但他长期服用人乳,年岁过百还“身肥如瓠”,没有萎缩。

  慈禧太后也坚信人乳有着特殊的功效,每天都要喝大半碗人乳。人乳本就不易获取,而慈禧的身份也就对人乳有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国古代妆容配方》描述,慈禧喝的人乳,每天要三名嬷嬷给。而嬷嬷的挑选还十分严格,都是满族旗丁之妻,有专人对其进行多道查验:不仅乳汁要充足,还要嬷嬷形体、相貌有过人之处,身上要洁净。所以挑选下来,大都是年轻美貌的女子。

  慈禧从三十多岁开始喝人乳,一直持续几十年。除此以外,清朝皇帝、亲王也都有过喝人乳的记载,御医就给光绪皇帝开过人乳的药方。

  古人最奇特的“香水”:

  吃花瓣

  对于香气的追求也是古今共通的。有着沉鱼落雁之美的西施,在越国称臣于吴国的国难当头,忍辱负重,以身许国,被献给了吴王夫差。她不仅美貌聪慧,还体生异香,沐浴过的水都被宫女们收藏保存,要是洒在床帐上后能满室生香。屈原也曾以各种香草比喻清白、洁净、高尚的品质。

  而古人用香的方法也很多样。既有外用的香料,比如佩戴的香囊、放在衣服和被子中的熏香,还有可以含服的香物,据说可以让人通体透香。有故事记载,元代宠姬薛瑶英的母亲就从小让她吃花瓣,长大后她肌肤生香。可见,尽管随着当代女性消费力的增强,商场、网店迎合女性的护肤、保养的产品琳琅满目,而仔细研究就能发现,古代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并不输给今人。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