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半岁男婴灌肠退热后 突发急性肾衰

2018年11月12日 10:29   来源:武汉晚报   

  小游睁着大眼睛朝镜头笑得开心,他还不识病痛 通讯员张祖国 摄

  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抱着小游 通讯员张祖国 摄

  昨天,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在纷纷购入婴儿用品时,男宝小游的父母却在心急如焚中度过。半岁的男宝小游因发烧在村卫生室接受灌肠治疗后,突发急性肾衰竭,身体多脏器受损,已用去30多万元。现在,小游每天要做10多个小时透析,今后还面临换肾。“有一线希望,都要救孩子。”爸爸龙先生说,如果有好心人愿意伸援手,可以联系他,电话:13613040914。

  “天使宝宝”突发急性肾衰竭

  小游家在荆州农村,是家里第二个孩子,出生于2018年2月6日。他有一双可爱的大眼睛,一逗就笑,邻居都夸他是个“天使宝宝”。

  今年8月初,半岁的小游生病发烧,在村卫生室用中药灌肠退烧,略有缓解,但很快又发起高烧。送到县医院治疗,病情一直反复,又被建议转到武汉大医院就诊。

  8月10日晚,小游被送到武汉儿童医院急诊科,随后转入ICU(重症监护室)。此时,他已经全身多脏器受损,特别是急性肾衰竭尤为严重,不能自主产生尿液,病情棘手。

  在ICU里,小游住了30多天,心脏和肝脏情况逐渐好转,被转入肾内科普通病房。但孩子急性肾衰的情况依然存在,考虑费用,医生将血液透析改为腹膜透析,这需要在孩子腹部“埋入”管道。

  接受置管手术后,小游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哭吵,而是安静地握着妈妈的手,格外惹人心疼。

  父母为救子已花30多万元

  “自从孩子送进ICU,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看着这么小的孩子遭这种罪,我真希望这个病在我身上。”说起孩子的病,妈妈黄女士眼泪直掉。她说,宝宝特别乖,有时候自己太疲惫睡着了,宝宝先醒来也不会吵,安安静静躺在床上玩,等妈妈醒来,他就开心地冲妈妈笑。

  现在,小游每天都需要做腹膜透析,这就意味着他一天有10多个小时和机器连在一起,连像同龄宝宝那样随意活动都是奢望。尽管如此,只要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小游都会专注地玩着玩具,对爸爸妈妈和医生护士笑一笑。

  “这么小的毛毛,竟然不怕‘白大褂’,我们一逗他还伸出手要我们抱他。”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说,科里的医生、护士们都格外心疼这个这么小却这么“懂事”的小宝宝,有时间都会逗逗他、抱抱他。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救我的孩子。”自从小游生病,龙先生夫妻就暂停了工作,到处借钱,轮流看护孩子。如今,家里已经为孩子花了30多万元。上个月,孩子爷爷种地的稻谷收上来全都卖了,也充作孩子的治疗费用。

  医生提醒:滥用灌肠危害多

  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介绍,孩子的爸爸妈妈一直很配合治疗。

  因为急性肾衰,小游目前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科室为龙先生一家申请了腹膜透析的机器,等孩子病情好转后,他们可以免费拿回家,在家给孩子做透析,也能节省一些费用。将来如有合适肾源,换肾是最理想的选择。

  其实,肾内科已多次接诊到小游这样的宝宝。既往健康,却突发肾衰,且孩子都有过灌肠的经历。而这一经历,很可能是诱发肾衰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有些医生和家长误以为,灌肠可以治疗发热、咳嗽等常见小儿问题,还能让孩子免受吃药打针的痛苦,其实不然。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直肠滴入的相关教材,国家权威机构也从未出具规范性文件,而其危害在多个层面:

  首先,即使是灌肠,药物依然是经过肠道,再通过血液循环起作用,况且灌肠的药物成分复杂,如有过量或错误使用,就很容易损伤孩子娇嫩的肝肾等重要脏器。

  其次,药物过敏也是潜在危害。灌肠治疗之前不做皮试,家长也不清楚具体用药,孩子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此外,直肠滴入不是一种安全、无菌的给药方式,肠道内含有很多细菌,有可能随着滴入液进入肠道深处,造成污染。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有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继发性感染和腹泻等。远期的严重后果,如是否损伤肠道粘膜、改变肠道内酸碱度,是否会引发直肠细胞的变性、坏死,危害无法估量。

  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