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了北京首都机场一名女孩在安检排队时突发癫痫摔倒在地,两位正在候机的医生迅速赶到施救,最后女孩脱险被送往医院治疗的新闻。这一事件迅速在网上传播,网友纷纷点赞“正能量”。不过,对于急救的过程,有急救专家急了:两位医生虽是好心,但急救过程存在多处错误,会误导公众!为什么医生急救也会错?普通人遇到类似癫痫发作的情形时,又该如何操作急救呢?
医生也做错的急救措施
根据媒体报道,事情发生在7月26日晚上。当时一位从英国乘机飞往山西的女孩在北京转机时突然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不断抽搐,女孩的妈妈当场吓呆了。现场两位也在候机的医生立即赶来施救。一名医生告诉记者,当时女孩嘴巴死死闭着,根本掰不开,机场没有任何辅助急救设备,“对于一个癫痫突发患者而言,撬开嘴巴,防止让其牙齿咬住舌头,造成内部损伤导致呼吸道堵塞是最重要的。否则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报道称,这名医生在机场安检人员的帮助下,用力掰开女孩的嘴巴,情急之下直接把手塞了进去。另一名医生“在背包中找出一管口红,让女孩无法闭嘴咬舌”,两人同时对女孩进行了必要的急救复苏术。随后,女孩意识慢慢清醒,被送入医院治疗。而两名医生的手也被咬伤了。
网友纷纷对两位医生的医者仁心点赞。不过,医生的急救手法却受到了同行的质疑。“急诊夜鹰”公众号作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王西富撰文《大连两位医生感动首都机场,却误导千万人,鬼才知道那个孩子经历了什么》,直指两位医生在救人过程中处理失当的地方。这一文章很快阅读量超过10万+。
王西富医生指出,实际上,癫痫发作患者很少会咬到自己的舌头,即使咬伤,也是舌尖或者嘴角少许伤口,不危及生命,不需要特殊处理。“我在急诊室见过的癫痫这么多,我和我的同事都没见过需要缝舌头的。”
他指出,癫痫发作时,患者牙关紧闭,咬合力非常大,很不容易掰开,其实也不需要掰开。如果硬撬,反而容易损害病人的牙齿,而塞东西还有附加伤害的可能,曾经有病人癫痫发作时嘴里被塞进一支笔,结果笔帽落入了气道之中。“塞东西防止舌咬伤,是国内公众急救的一个大误区。”
此外,王西富对于新闻报道中提及的“急救复苏术”也充满疑问。“如果是心肺复苏,那就错得有点离谱了。癫痫发作是活人,不需要心肺复苏急救。”
无独有偶,北京急救中心医生、微博上有150多万粉丝的“急救医生贾大成”也发微博纠正两位医生的做法。他指出,癫痫时往嘴里塞东西是“过时的做法”,因癫痫病人牙关紧闭,往嘴里塞东西很难做到。作为急救医生,他曾经试过多次,但没有成功过。“虽然见过把舌头咬破的,但并不多见且不严重,跟吃饭时咬伤差不多。而且,即便咬伤了,在塞东西进入之前已经咬伤了,此时再塞东西已经没有意义。”
过时的急救方法仍流行
那么,癫痫发作时该如何处理呢?
记者在百度搜索上输入“癫痫发作时该如何急救”时,大部分信息都提到要往患者嘴里塞东西防止咬伤舌头。
记者随后咨询了几位急诊科医生。有的急诊医生认为,癫痫发作时不需要特别处理。也有的急诊医生认为,当癫痫大发作时,需要准备压舌板和口咽通气管,避免病人咬伤舌头或舌根后坠带来气道阻塞。尤其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频繁再发,或者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者,更加需要放口咽通气管。“放的时候需要压舌板配合,如果没有压舌板则用筷子压住舌头再放。如果家中没有准备这种塑料硬管,可以用注射器针筒、粗笔筒先过渡替代。”
但在王西富和贾大成这些急救专家看来,这些做法早已过时。
王西富认为,癫痫发作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不要呼喊,不要摇晃,不要强行约束其肢体,不要掐人中或塞东西,让病人安静、安全地抽搐一会儿。在病人头下垫一个软垫,移开周边尖锐可能带来伤害的物品。大部分癫痫发作会在3-5分钟结束,逐渐苏醒。在其抽搐结束之后,再判断其反应和呼吸,如果呼吸正常,让病人侧卧待完全清醒。保持侧卧可以防止病人因舌后坠、呕吐等原因造成窒息,确保气道通畅。
“压舌板的方法可能诱发病人呕吐反射,胃内容物如果进入气道,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风险。网上还有将病人舌头拉出来防止舌根后坠的做法,这一做法反而可能导致病人咬伤舌头。”
急救专家指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急救的误区需要引起公众注意。如心肺复苏术,一定要确认发生心脏骤停才能用,对于呼吸正常暂时晕厥的人上来就做胸外按压,有点令人啼笑皆非。再比如前不久国际足球赛场上发生的多起球员晕厥事件,队友第一时间冒着被咬的危险去拔舌头出来,也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做法,反而可能刺激患者反射性呕吐,造成呕吐物误吸和窒息的风险。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