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庞芳 吴叶青
金陵晚报记者 程晓
近年的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疼痛感受能力。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陈梦莹博士近期一项研究发现,新生儿期反复操作性疼痛以及父母养育环境,与幼儿的行为发育有很大关系。
疼痛早产儿发育落后原因之一
陈梦莹博士表示,早产儿由于先天发育不成熟和疾病的需要,出生后往往需要在重症监护室(NICU)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住院期间,由于病情需要,早产儿会经历多次的医疗操作,如常规的静脉输液、血检等;某些病情严重的早产儿,还会使用呼吸机、胃管、吸痰、监测血糖、血气等操作。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早产儿不能感受到疼痛;但是目前研究发现,早产儿不仅能够感知到疼痛,还会对其产生反应。因此,评估早期疼痛对儿童脑发育的影响,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重视儿童疼痛的管理问题,还可以让儿童保健医生、儿科医生和家长早期识别孩子的发育偏离,及早进行干预。
早产本身对儿童的发育就是不利因素,因此,早产的宝宝与足月宝宝相比,更容易出现动作、语言以及智能上的落后。陈梦莹博士选取两组有效样本进行随访对比,证实了上面的说法。其中出生后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共25例,同期出生的足月健康儿童共38例。实验对比显示,两组幼儿2岁随访时的体格指标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早产儿组发育测试的五个能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分析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跟早产因素有关;另外,新生儿期的疼痛经历也加重了其适应性能力的落后。基于早产儿神经发育上的易损性,他们更易出现疼痛系统和稳态调节系统不成熟。
母亲养育压力与家庭环境
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陈梦莹博士在研究中还发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早产儿母亲的育儿压力明显高于足月儿母亲,并与2岁幼儿的精细动作发育水平负相关。”陈梦莹博士表示,早产儿或者出生有过疾病的孩子,更容易引起母亲的焦虑不安,主要表现在育儿愁苦和亲子互动失调两方面,而母亲的这些负面情绪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起着相反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家庭子女个数的增加与大动作、适应性和个人社交功能的降低有关。陈梦莹博士表示,婴幼儿期的教育主要是母亲的责任,因此,虽然早产儿母亲陪伴子女的时间比足月儿增加,但母亲增加的育儿压力反而不利于儿童的智能发育。
及早介入新生儿疼痛管理
改善早产儿不良预后问题
“关注NICU内早产儿的疼痛、监测早产儿的行为发育并实施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不良预后。”陈梦莹博士表示,国际上目前有推荐新生儿疼痛管理策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将操作性疼痛的日常干预措施纳入临床工作指南。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指南,但南京儿童医院NICU的医务人员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尽量减少疼痛的次数和疼痛的程度。譬如静脉和动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疼痛操作的次数;同时,在疼痛穿刺操作前给予抚触、音乐疗法和安抚奶嘴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疼痛的程度。而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在这些早产儿出院以后,即纳入高危儿随访系统,每月一次随访,同时尝试用“丰富环境”的干预手段,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避免和改善早产儿的发育偏离。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