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玉艳 守勤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有一种冠心病,“杀人”于无形。不少冠心病患者,他们的心脏血管闭塞了几个月甚至几年,自己却浑然不知。这个“沉默杀手”就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心脏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到冠心病人群的20%左右。
由中科院院士、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创办的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7月28日在南京成立江苏分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担任江苏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主席。
■发病年轻化:35岁胖男子患上严重冠心病
35岁的李某来自江苏盐城,患有高血压、高血糖,个子不高但体重有180斤。李某因为做销售工作所以应酬多,平时抽烟、嗜酒,生活不规律、熬夜、缺乏锻炼等恶习一样不落。一个多月前,李某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到当地医院就医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原来是关于“生命线”的左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于是在当地医院行心脏介入治疗。
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丁建东主任医师介绍,该患者心脏的三支血管都有严重病变,且有两支血管完全闭塞,在当地医院行支架介入治疗,也只是解决了左前降支血管的闭塞,另外的血管闭塞已经超过3个月。如果不及时开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那会影响患者的心功能,甚至出现缺血性心肌病,将直接影响到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也许多走两步路、多爬两层楼梯都会气喘。考虑到患者很年轻,丁建东主任医师决定为患者施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微创治疗。术后,患者李某的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好转。
江苏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秘书、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立娟主任医师指出,目前慢性闭塞病变病人占到冠心病病人总数的20%,发病年轻化且非常隐匿,经常是在体检或是外伤查体意外发现慢性完全闭塞。
■大数据:中大医院每年为200多例“闭塞”患者手术
据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数据结果显示,每年在该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有6000多人,其中进行心脏介入微创治疗的患者有2000多人,约有200多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可以成功接受介入微创治疗。
据介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难处理的病变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大量器械的不断发明与革新,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技术迅猛发展,其血运重建的成功率得以大幅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技术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也很高。马根山教授指出,术者操作手法要轻柔,要熟悉掌握病变的特点、血管的扭曲程度、血管的钙化程度,以及根据导管选择导丝走行方向,可以是正向或逆向。
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或是病变复杂不愿植入过多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外科血管搭桥手术是首选。但也有一部分人是不适合做血管搭桥手术的,比如年龄大于75岁的冠心病患者,其他基础病多,且心功能不好,无法经受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或是非常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想手术创伤小的,可以选择介入微创治疗。
■新进展:江苏血管闭塞治疗俱乐部
7月28日,江苏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介绍,2005年他创办全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希望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起到很好促进和推动作用。12年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约60%左右,12年后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能提高到90%以上。2016年全国心脏介入手术量66万人次,其中约20%的患者为慢性闭塞病变,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广该项新的技术,造福更多冠心病患者。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