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颜英杰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 川剧“变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每表演总是让人拍手称绝。但如果在生活中,每天都在自己脸上上演“变脸”,会是什么感觉?家住南京大厂的王大爷脸上就天天上演着这一幕,整个人非常痛苦不说,而且因为无法正常张嘴吃饭,短短半年时间里人就瘦了15斤。不过幸运的是,这位饱受“变脸”折磨的七旬老人近日在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得救,恢复正常生活。
天天玩“变脸”吃不下、睡不着
“我被这张脸折磨的啊,恨不得都不活了!”谈起自己的“变脸”经历,王大爷仍然情绪很激动。大概6年前,他发现自己好像不自觉地会眨眼,以为是“左眼跳灾、右眼跳财”,就没太在意。可过了一段时间,眨眼的毛病非但没好,嘴角也开始抽搐。老伴催了几次让他去大医院看看,但王大爷却认为人老了有点毛病很正常,“就是难看点,没什么”,于是一直没正经看过。
半年前,王大爷发现自己不敢轻易笑了,因为一笑、嘴角一动,整个面部就会出现像“电击般的疼痛”。慢慢的,疼痛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以至于不敢张口吃饭,甚至50年戒不掉的香烟有时也塞不进嘴里抽了。
一侧是不停抽动的左脸,一侧是电击般疼痛的右脸,左邻右舍听说后都看热闹地围观他,并开玩笑说王大爷这是无师自通,掌握了“变脸”术。而王大爷本就因为脸部的疾患痛苦不已,加上邻居们的冷嘲热讽,心情更是抑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短短半年时间里人就瘦了15斤,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刀尖上的舞蹈”根治
问题,老人重获笑容
王大爷的女儿实在不忍看着父亲这般难受,于是硬拖着他来到了省中医院就诊。接诊的神经外科主任高觉民为其做过检查后,发现王大爷其实是一张脸上患上了两种病:左脸抽搐是因“面肌痉挛”,右脸疼痛是因“三叉神经痛”,而不是什么“变脸”之类的怪病。
随后,王大爷被安排住院进行手术治疗。高主任介绍说,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种,虽然疾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主要都是因为脑部的血管压迫神经导致。对于该类疾病,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于耳后部钻开个1元钱硬币大的骨孔,在显微镜放大下将受压血管分离。听着还算轻松,可是因为是在脑与颅骨的缝隙中展开的手术,本身回转余地就很小,再加上该区域有密集的神经、动脉与静脉,也是呼吸和心跳中枢的所在地,稍有差池便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这类手术可谓是“刀尖上的舞蹈”,对技术要求非常高。
虽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是王大爷一家人却非常信赖高主任团队,要求尽快手术,王大爷的女儿说:“之前在报纸上看到省中医院治好了不少像我父亲这种患者,在这儿手术我们放心。”随后,王大爷分两次进行了手术,第一次左侧手术后,面部痉挛就解决了;第二次右侧手术后,三叉神经痛也完全不疼了,一家人很是高兴,王大爷的脸上也重新洋溢着笑容。
专家
提醒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及早治疗很关键
“一般在临床上碰到的患者都是面肌痉挛或者三叉神经痛,仅需一侧进行手术。像王大爷这样一张脸上同时存在两种疾患,而且在一个住院周期内先后进行两侧根治手术的确实不多见。”高主任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会有硬化改变,加上脑组织慢慢萎缩,容易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并形成压迫,这也是中老年人高发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如果王大爷6年前就及时到医院医治,不至于痛苦这么久。最后,提醒广大朋友,一旦有所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