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冬病夏治也有配合疗法

2017年06月26日 08:05    来源:金陵晚报   

  □通讯员 李珊 莫禹凡

  金陵晚报记者 程晓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描述的就是人们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冬病夏治”的中医养生场景。还有十来天,就将进入一年当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今年市中医院七个科室联动“冬病夏治”,包括针灸科、儿科、耳鼻喉科、老年病科、呼吸科、养生康复科、肾病科。

  不要一味赶头伏

  医生提醒,“三伏贴”在时间上不要一味赶头伏,迟一天早一天不打紧。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配合疗法也需医生指导

  冬病夏治除了贴敷这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

  1、中药外敷:把药材打碎炒烫放入布袋子,放在穴位附近,冷了更换;

  2、运动:例如中医的五禽戏就是夏天助阳的好帮手;

  3、药灸:平时常用的艾灸、隔姜灸、长蛇灸等也可用于冬病夏治;

  4、泡脚:针对敏感性皮肤不能贴敷的患者,还可以对症使用适合自己的泡脚方,和平时泡脚的方法不同,在药量的选取和药物的选择方面都需要调整;

  5、中药热熨:和中药外敷一样,将药材炒烫,装入布袋,放在穴位附近。与外敷不同的是,热熨需要在皮肤上移动,就像熨衣服一样。

  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方法虽然大多简便易操作,适合在家自己使用,但是药物的选择和配比还是需要医生的指导。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