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查出肠道“早癌” 内镜下可切除

2017年05月08日 10:15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是大肠癌高发地区。要预防大肠癌,除了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戒烟限酒多运动外,还要重视二级预防,即年过45岁后,应进行首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两次大便潜血检查。

  “肠镜检查能够有效发现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镜科主任徐国良主任医师指出, 如果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腺瘤等“癌前病变”以及肠道早癌,可实施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

  首次肠镜结果正常 可保三年平安

  业内一般认为如果45岁时做首次肠镜检查,结果是正常的,那么,一般可过三年再做一次肠镜检查。“前提是首次肠镜应为高质量的检查。”徐国良强调,也就是说,肠道准备理想、没有过快的肠蠕动,检查医师能够对绝大多数肠黏膜进行良好观察。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经常接触放射线和有长期不良嗜好的人群,即使是一次高质量的肠镜结果,也不能保证“三年的安全期”,对于这类人群,肠镜检查的密度还应增加,最好一到二年检查一次。如有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带血等)则应及时看医生。对于多发性家族性肠息肉病或有结肠癌家族史者,做肠镜的起始年龄建议应提前到40岁。

  如果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腺瘤等“癌前病变”以及肠道早癌,可实施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徐国良指出,这种技术是近十余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可以让早期消化道肿瘤能够在内镜下完整切除。ESD技术有严格的适应症。通常病人检查出肠道内的可疑肿瘤后,如果肿瘤尚未突破黏膜层向下生长,那么就可以实施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怕痛易紧张 可选无痛肠镜

  做普通消化内镜检查时,对疼痛十分敏感、耐受性差或者情绪紧张的人,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到不适。当肠镜经肛门进入消化道后,有些人甚至会出现难以自控的腹部疼痛等不适,导致检查被迫终止。近年来,使用麻醉药物辅助的“无痛肠镜”检查技术,可减少内镜检查造成的不适,因而在患者中受到追捧。

  徐国良特别提醒,无痛肠镜虽然更为舒适,但面临着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制于国内麻醉医师短缺的影响,无痛肠镜开展的情况并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另一方面,由于无痛肠镜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比普通内镜检查多了“麻醉意外”的风险,过敏体质的人需要谨慎进行。麻醉药物还会有呼吸抑制的作用,肺功能较差的患者也会存在一定风险。“九曲十八弯”的肠道,还会给检查制造意外的困难。在将内镜送入消化道的过程中,如果医生操作不慎或者遇到患者肠道结构畸形,内镜有可能捅破肠壁。正常情况下,医生在送镜过程中,可根据病人的感觉反应来进行调整,而麻醉状态下,病人往往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总的来说,60岁以下,无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其他身体异常情况,均可进行无痛肠镜检查。情绪容易紧张、怕痛的人士,更适合无痛肠镜。(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余广彪)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