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入夏谨防皮肤病

2017年05月03日 08:52    来源:生命时报   

  由于高血糖对微血管及末梢神经的损害,糖友的皮肤黏膜时常处于慢性脱水和营养不良状态。夏天即将来临,糖友要防以下几种皮肤病。

  1.脓性感染。血糖高,皮肤组织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脓性感染。最常见的是毛囊炎,易发生于头部,起初发红,然后迅速发展为脓疱,触摸时疼痛,脓液排出后可愈合,但会反复发作。

  2.真菌感染。如手足癣、体癣和股癣。真菌喜温暖潮湿,春夏易发生。

  3.带状疱疹。春夏季较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俗称“缠腰龙”。免疫力较弱的中老年糖友容易感染,若治疗不及时会发生神经性疼痛。

  4.荨麻疹。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过敏性水肿反应,常有皮肤瘙痒感,随即出现成团肿块,少数有水肿性红斑。

  糖友防皮肤病有“六要”。一要控好血糖。通过饮食、锻炼和药物严格控制,必要时尽早应用胰岛素,从根本上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

  二要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卫生,衣服要勤换勤洗,洗脚后注意擦干,保持脚趾间的皮肤干爽。

  三要每天检查皮肤。糖友应每天检查自己的皮肤,及早发现皮肤异常,及早治疗。

  四要注意保湿。糖友洗澡后可在身上涂抹一层温和的保湿护肤品,有助皮肤保存天然油脂,防止脱水。

  五要避免搔抓。用力搔抓会破坏皮肤,增加感染风险,糖友要控制搔抓冲动。可用温水淋浴来滋润肌肤,舒缓瘙痒。

  六要尽快治疗伤口。糖友皮肤一旦受伤,要及时治疗,仔细清洗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1
  • 2
  • 3
  • 4
  • 5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