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 养老服务体系呼唤供给侧改革

2017年04月13日 11:03    来源:半月谈网    沙琼

  原标题:一文读懂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体系呼唤供给侧改革

  编者按:空巢、失能、留守。这是加速老龄化中国的养老问题中,最痛的三个关键词。与之相联系的老年人群体该如何安度晚年,正成为千千万万家庭的隐痛。半月谈记者近日在广东、北京、河南、江西等地,与空巢、失能、留守老人面对面,感受到地方养老新政下部分老人的舒心,也体会着更多家庭的担心。

  调研发现,虽然国家每年财政补贴上亿元,但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加速作用下,老年人获得感的取得与财政补贴的方向有出现错配的苗头。亿万国人关心的养老社会服务,亟待来一场供给侧改革。

  银发!银发!三位老人的舒心与亿万老人的担心

  半月谈记者 毛一竹 袁慧晶 双瑞 林苗苗

  空巢独居老人渴盼“家门口”的养老

  91岁高龄的广州独居老人程德锦走路非常缓慢,戴着助听器,听人说话依然吃力。像很多老人一样,他宁愿住在老旧小区的家里,也不愿去住养老院。

  “因为在新闻里看到过养老院虐老的新闻,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程德锦的女儿告诉记者,母亲去世后,父亲的养老问题一度让她十分困扰。给父亲请过保姆,也一直不太顺心。后来,老人得知家对面新开的孝慈轩养老院可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便跟女儿商量了请护工上门服务。

  “护工住在家里,每天去孝慈轩的食堂为父亲打饭,每周带他去医院做一次腿部康复。我每周回家看望父亲,发现她们耐心又细心,真是出于良心做事。”程德锦的女儿说。

  除护工外,养老院还配备了一名社工定期联系老人,及时了解服务需求。“黄姑娘会叫理发师上门给我理发,平常过年过节有活动也喊我一起玩,就连电视机坏了,都是她想办法帮我修好的。”程德锦竖起大拇指称赞。

  养老院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不久前,程德锦专门给孝慈轩养老院写了一封信,建议以养老院为圆心,在200米左右的范围内,以租赁或置换方式拓展更多养老场地,让更多老人可以结伴养老,安享晚年……

  去年10月,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在2016(首届)京津冀养老论坛上披露,随着家庭结构日趋缩小,空巢和独居老年人的数量将持续递增:2020年1.18亿,2030年1.8亿,2050年2.62亿……观念使然,许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更愿居家养老。

  一些城市居家养老需求优化养老社会服务,让老人体会到了获得感。广州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叶芬介绍,从“十二五”后期,广州已把服务重心从机构养老转向居家养老,将居家养老服务从困难老人覆盖到普通老人,通过社会购买服务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广州市安排了1000万元专门用于为老服务公益创投。11个区已有111个街道(镇)开展了助餐配餐服务,累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63.2万人次。

  失能老人激增,专业化养老“一床难求”

  在北京市海淀区罗庄社区里,有一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症失智老人的照护专区。

  走进居民楼一层由两套单元房打通改建的乐老汇养老驿站失智照护专区,80岁的王子仁老先生正在用小提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激昂投入。其余十来位老人面对面坐成两排,正跟着乐曲打拍子。这样的文娱活动基本每天都会进行。尽管所有老人都有程度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症,但普遍精神状态不错。

  单元房看似平常,却很有“科技含量”。记者看到,全部老人的床上方都安装了摄像头,家属随时可通过手机APP,视频查看老人的状况,让家属更安心。照护人员还为每位老人安装了防走失呼叫器,一旦老人靠近单元楼的门口,工作人员就能收到提醒。

  “我们的专业服务解放了家属。”乐老汇养老驿站负责人陈帅告诉记者,通过每天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娱益智活动和康复型运动,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在互动交流中延缓病情发展。老人的子女们和每位老人以及机构的关系也很和谐,亲如一家,子女们来看老人时,总会给每位老人都买一份礼物。

  “母亲失能后曾几次去急诊,我们感到在养老机构得到的关注与助护,远比医院更好。”杨秀蓂老人的子女说,养老机构的护工还经常陪老人聊天,母亲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显示,2015年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持残疾证老人达到1135.8万。失能老人护理难度大,养老服务亟待专业化。

  开在广州老城区东湖社区里的孝慈轩养老院,与附近的白云社区医院进行合作,“医养结合”。该院常务副院长王丹介绍,孝慈轩2015年5月开业后,两个月之内48个床位全部住满。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