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用中药制作的零食种类不少,基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药食同源”,中药零食正确、合理地食用,可以美味健康兼得。若配食不当,也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疾病。
山楂、各类山楂制品
山楂含有山萜类及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所含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瘀等功效。
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胃溃疡患者,胃中经常保持较高的酸度,会损伤胃黏膜,再食山楂制品不利于溃疡的修复;山楂有破血散瘀作用,能加速子宫的收缩,孕妇过食山楂易导致流产;服用人参等补品时不宜吃山楂及其制品,以防止其抵消人参的补气作用。山楂片、果丹皮含有大量糖分,儿童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进食过多对牙齿生长不利。并且会使血糖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饥饿感,影响进食,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 。食用后要注意及时漱口刷牙,以防伤害牙齿。
姜糖
中药成分:生姜
姜糖原是南方小吃,近年来做成零食也逐渐被北方人接受。姜的药用价值很受中医推崇,有暖胃、驱寒的作用。患有风寒感冒或容易晕车的人,身边备些姜糖,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姜的温性大,对于嗓子疼、眼睛干、大便干、爱上火的人就不适合了。
陈皮、陈皮丹
中药成分:柑橘果皮
陈皮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对于保护心血管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陈皮还可以消食、行气、祛痰、理脾,生津。
经过加工的蜜饯陈皮特别是九制陈皮含盐量非常高,肾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都要注意,不要过量食用导致钠盐摄入过多。没有经过加工的药用陈皮用来泡水喝效果更好。
薄荷糖
薄荷有提神醒脑、消炎止痛、助消化的功效。可以保持口气清新和去火,对嗓子也有好处。
但薄荷糖不能天天吃,吃多了会引起口腔疾病,而且薄荷糖的热量高,不利于减肥。
酸枣糕
酸枣糕口味酸甜可口,口感韧软,略具咀嚼性,有 酸枣香气, 糕体呈半透明状,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之效, 酸枣糕是吃货朋友必尝之味。
话梅
话梅,生津止渴,健胃、敛肺,是用来堵话痨嘴巴的必备神器 ,也是我国大中医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以前中药铺会自制蜜饯,话梅等零食作为赠品送给病人喝完药后压口。
龟苓膏
中药成分: 龟板、土茯苓、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等。
食疗作用: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
对于经常口干心烦、面部痤疮、习惯性便秘的阴虚之人,龟苓膏是非常适合的办公、居家零食,因为它滋阴润燥,可缓解阴虚症状。
龟苓膏性质偏于寒凉,脾胃虚弱、大便溏泻的人不能多吃。龟板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孕妇不能吃,妇女月经期也不宜多吃。超市卖的盒装龟苓膏,每盒大约有180-300克,一天吃一盒就足够了,每周不要超过3盒。
茯苓饼、茯苓酸奶
茯苓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作用,适宜 脾虚湿重、大便溏泻人群食用, 对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 有人统计过,中药方剂里出现最频繁的药就是茯苓。 在神农本草经中,又被列为上品,久服不伤人。
舌红无苔、燥伤津液人群不宜吃。一些茯苓饼中有蜂蜜、白砂糖等原料,含糖量较高。因此,血糖偏高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消化不良者也不要多吃。
红枣、阿胶枣
红枣是一种药,也是一种零食,补血补脾。 常言道,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 适合血虚脾虚、睡眠紊乱人群食用。做白米饭时放上几颗尤为合适,能均衡大米本身略有的寒凉。
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腹部胀满等人不宜食用。枣夹核桃同理。外感病人和经期的女性也不宜过多食用。阿胶枣不太好消化,多吃还容易上火。
酸梅汤
主要成分:乌梅、山楂
乌梅所含柠檬酸能帮助机体吸收维生素和酵素,有助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乌梅对缓解口臭及宿醉效果很好,还具有止泻痢、止咳、生津等功效。
感冒发热、咳嗽的人不宜饮酸梅汤,菌痢、肠炎初期的患者也忌饮酸梅汤。妇女在月经期以及怀孕妇女在产前产后最好也不要饮用。(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