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有哪些春季老年常见病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又该如何防治?3月15日,武汉晚报乐龄俱乐部、武汉乐龄养老服务中心邀请了武汉市第六医院老年病专家沈利亚教授,为乐龄老人普及春季老年病防治知识,分析相关典型病例,面对面为老人答疑解惑。
阳春三月,气候往往变化无常,一会儿是阳光明媚,春风送暖,一会儿又是阴雨连绵,寒气逼人,很多疾病容易发作。沈教授告诉大家,老年人春季容易在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五官系统出现症状,易引发心肌梗塞、腹泻、病毒性肝炎、哮喘、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红眼病、鼻炎、面瘫等疾病。春天老人的身体变化一点都不能马虎。
高龄患者更需悉心监护
记者昨天走访了沈利亚医生负责的武汉市第六医院综合1科,该科收治的都是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拥有多功能监护仪、除颤监护仪、无创Bippa呼吸机、超声雾化器、胰岛素泵治疗仪以及多种理疗仪(物理微波、中频、红外线、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及抢救措施和保障。
该科以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为特色,擅长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慢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病、脑梗塞、老年痴呆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同时积极开展对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症等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对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呼吸衰竭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诊治,尤其是在老年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老年疾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
沈利亚主任介绍,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对药物吸收及代谢减弱,因此很多疾病的治疗与成年人存在一定差异,犹如对小儿科的孩子一样,许多药物的使用须慎之又慎、小心观察。科室工作人员有时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特别注重老年人药物的优化治疗,依据患者肝、肾功能等情况合理使用药物。
大爱关怀于无声处
“家属的期望值很高,这给医生护士带来无形的压力”科室护士长沈凌云说,为患者减缓病痛,让家属放心安心是全体医护人员的目标。
93岁的谭爷爷由于食用了过期蛋糕引发腹泻,诱发休克,导致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谭爷爷本身就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送到市六医院时已奄奄一息。医生进行综合评估治疗,每天进行两次灌肠,将药物灌进去,吸附肠道里的有毒物质并排出,改善肾功能,降低肌酐。两周后,谭爷爷腹泻停止,咳嗽,咳痰好转,体温正常。经过一个月的巩固治疗,老人精气神日渐好转。
82岁的刘爷爷心肺功能、肾功能都不好,由于吃烧麦不适引发腹泻,诱发感染发烧,送医时病情急转直下,整天都要使用呼吸机。
记者看到,每个病房里都放着一本“起居行动一览表”,上面清晰细致地记录了病人的用餐时间、饭量、喝水时间、排尿量等数据。沈利亚介绍,老年患者大都多病共存,用药量必须要把握好,患者的饮食起居状况也要仔细研究,针对性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老年病在春天要防治并重
春季冷暖气流互相交叠,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气候的不稳定使得人体适应能力减弱,是各种老年病高发季节。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至。故当此时,应防风御寒,时备夹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顿去。
在老年病房里,也有不少胃肠功能失调患者。沈主任说,春季也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老人进食过多、过快,冷热食物同进共饮,食用腐败变质食物等都容易导致腹泻。老人患病大多多病共存、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病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程长、疗效差、恢复慢、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医生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需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随身常备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同时要注意保暖,节制饭量,限制食盐,生活规律。经常洗手洗澡、清洗衣物,可以避免病菌滋生,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同时要控制饮食,食用新鲜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及作息习惯,通过合理安排膳食摄入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时候多出去走走,锻炼身体,增强体力。(记者余丹夏 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