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老婆肚子痛可能要生了”。3月10日中午,新兴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了这样紧急的一幕,一名孕妇丈夫急匆匆跑到办公室大声喊道。这时急诊科的护士手中推着的平车上躺着一名神情痛苦的临产孕妇。
产科副主任张燕妮刚结束了一台手术,正好目睹了此状况,她迅速将孕妇送至检查室检查,发现孕妇出现了大出血症状,其鲜血顺着大腿一直流到了检查床上,对此,根据孕妇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经验丰富的张燕妮马上做出了判断:“胎盘早剥”。
考虑到情况危急,她立即给孕妇开通绿色通道,开放静脉通道,交叉配血准备,数名值班护士立即将孕妇护送到手术室进行紧急剖宫产。
紧接着,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新生儿科等多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到位,为手术、新生儿抢救做准备。
手术中,在麻醉科副主任夏军冬为孕妇快速实施麻醉后,主刀医生在2分钟内将胎儿迅速取出,整个抢救过程可谓“与时间赛跑”,孕妇从入院到胎儿剖出用时24分钟。由于处理及时、判断准确、手术精湛,母婴生命得以挽救。
据介绍,该新生儿为女孩,3.2千克,出生时哭声响亮,情况良好,术中见胎盘剥离面积达三分之二,血性羊水,属于重度胎盘早剥。
当助产士将女婴抱出手术室大门,告知母女平安时,婴儿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目前该名产妇和新生儿生命体征平稳,近期便可出院。据主诊医生介绍,这位产妇的胎盘早剥面积达到了三分之二,血性羊水,宫腔内有大血块,属于重度胎盘早剥,这种情况下胎儿很有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因缺氧窒息死亡,产妇也有大出血危险,可危及母婴生命。
原来这名产妇当天早上已经出现下腹隐痛症状,但是没有及时就诊,中午腹痛难忍才来了医院,如果孕妇再晚赶到5分钟,新生儿很可能会失去抢救的机会。从入院到胎儿取出,县保健院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工作都在最短时间完成,为挽救胎盘早剥的胎儿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医生提醒,准妈妈在孕期按时产检,注意监测血压等情况,在产前腹部受到撞击、挤压,劳累等极易导致胎盘早剥,应避免。孕期应密切观察是否有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时机。
科普
什么是胎盘早剥?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后,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属于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原因有哪些?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①孕妇的血管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的孕妇,可能引起胎盘早剥。②宫腔内压力骤减:胎膜早破(妊娠足月前);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③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30cm)或因脐带绕颈,绕体相对过短时,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羊膜腔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胎盘后血肿形成引起胎盘剥离。④其他高危因素:如高龄孕妇、经产妇、吸烟、可卡因滥用、孕妇代谢异常、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子宫肌瘤(尤其是胎盘附着部位肌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