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让百姓看病不再难 一位医生代表对“医联体”的新期待

2017年03月15日 07:45    来源:中国江西网    杨 静

  本报特派记者 杨 静

  城里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的小医院“无患可医”,医疗机构接诊比例严重失衡,百姓“看病难”问题在儿科最为突出。

  作为江西省儿童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胡梅英非常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在她看来,“医联体”构架是深化医改的必然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更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能达到“1+1>2”的效果。

  儿科就医究竟有多难,胡梅英有着切身感受。近年来,她所在的省儿童医院就诊人数屡屡爆棚,患儿和家长动辄排队五六个小时,几乎所有的儿科医生工作量都达到极限。

  更有说服力的数字,来自胡梅英调研中获得的统计数据:全国儿科医师数仅占医师总数的3.9%,而儿科门诊急诊人次却占门诊急诊总量的9.0%,儿科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居专科医院之首。儿科资源不仅总体缺乏,地区发展也极不均衡。儿童医院的城乡分布比例达3.75︰1,优质儿童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医联体’的最大意义,就是实现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的分流,让急、重、难患者进入大医院,将轻、慢、易患者留在基层医院。”胡梅英说,去年12月1日,省儿童医院首先“试水”,成立由全省11个设区市17家医院共同加盟的省儿童医疗联盟,围绕“专家、临床、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六个共享,构建三级儿科医疗服务体系,这也是我省首个跨区域的专科医疗联合体。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医联体”的优势正逐渐显现。最直观的表现,是“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就近就医比例增加,转出病人数下降,这“一增一降”,在胡梅英看来,意义非凡,“说明我们‘医联体’成员单位正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区域内儿科的诊疗,我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初见成效,患者不需要再来大医院排长龙了,节省他们的成本,也节省医疗行业的成本。”

  “只要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的‘医联体’,让各级医院共生共长,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便能得到有效化解。”对于“医联体”的未来,胡梅英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