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近400字的篇幅,来描绘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施工图”。
癌症治疗
我不赞同“癌症病人三分之一是吓死的”这一说法。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不要把它看作不治之症,癌症的治愈率提高,需要早诊早治,需要规范治疗。
当前慢性病是影响健康主要疾病。肿瘤就是一种慢性病,肿瘤是可以预防的,如改变生活方式,预防感染,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提高存活率的。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肿瘤防治法立法的议案》。
事实上,肿瘤的病因复杂,疾病发生、进展与转归可能涉及很多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医疗条件等。得了肿瘤,首先是给本人带来痛苦,家人也因为得知亲属患肿瘤不知所措,往往第一反应是不告诉患者病情,也希望找捷径治疗,甚至用偏方,结果是病情耽误,降低治愈率。肿瘤除了治疗费用高,也是目前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主要疾病,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引起政府关注。
在国外,肿瘤防治立法已有先例。如1971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癌症法案》后,促进实施了控烟、癌症筛查、早诊早治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使得一些高发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下降。
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患者家属问得最多的是病人“还能活多久”,但我更希望患者和家属能知道病情,问“我能配合医生做什么”。实际上,肿瘤的治疗需要医生、患者、家属乃至社会通力配合,有好的心态、好的医疗技术、好的关爱,当然还要对经济困难者实行特殊帮扶,自然会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治愈的肿瘤患者,我们要让他尽可能早地回到社会,回到工作岗位。
所以,我希望通过立法来明确规范在肿瘤防控的政府责任、社会责任。加大肿瘤的防治教育和知识普及,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让政府、社会、医务工作者、患者、家属都来参与应对肿瘤疾病的防与治。健康中国建设蓝图已经描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 给儿科医生更好的职业愿景
儿科医生
如何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我个人认为,儿科医学研究、扩充基层医院儿科、儿科医生培养等,仍然是绕不过去的关键。
我国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城市为0.57人,农村为0.47人,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在0.85-1.3之间。另外,当前儿科还面临着临床医疗技术资源分布不均、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等问题。
怎么办?首先得从儿科医学院校这一源头入手。应科学规划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儿科医学人才。鼓励喜欢医学、喜欢儿科的年轻人报考医科学院,使更多人才流向儿科这个专业。
其次,加大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利用专科儿童医院辅助培训区县儿科医生,解决区县儿科医生的短缺问题。可设立定向儿科培训专项基金,为培训后直接到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提供更好的保障。
此外,儿科医学研究也应加大力度投入和创新。有着60年历史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这十多年来培养了全国一半儿科专业方向的儿科医生。如果我们这里有儿科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在全面二孩时代,对儿科医学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
尽管儿科医生的需求大,但是流失依然严重。有数据表明,我国儿科医师接诊人次是其他科医生的2.4倍。要留住儿科医生,需要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提升儿科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对已转到其他岗位的儿科医师,鼓励和引导他们返回儿科岗位。在进修深造、职称晋升、奖金分配和科研立项等方面应有倾斜政策,增加儿科专业的职业吸引力和儿科医师的职业认同感。
全国人大代表,天圣制药集团董事长刘群: 减少重复检查 节约医疗资源
健康大数据
在一家医院看病,如果要转到另一家医院,同样的项目,可能还要再查一次,增加患者的负担,还浪费了医疗资源。因此我建议,在保护患者隐私情况下,建立个人医疗信息健康大数据。
个人医疗信息健康大数据要像银行存款一样,把居民健康状况保存起来,输入个人密码就能查询,不仅可以让患者免去重复检查的舟车劳顿,还可节约很多的医疗资源。
建立个人医疗信息健康大数据,有利于医疗机构准确提出治疗方案,也有利于居民个人健康维护。居民个人医疗信息是患者个人资料,患者才是信息所应该的所有者。建立从出生开始贯彻一生的《居民个人医疗信息健康大数据》,是重中之重。
支持医师上网服务、在网上设工作室、开展网络医疗咨询有偿服务。
本报特派记者 任明勇 罗薛梅 陈翔 北京报道 特派记者 高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