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雾霾天,别把孩子当“绿萝”

2016年12月29日 09:42    来源:人民日报   

  前不久,一场雾霾笼罩了大片国土,迷蒙雾气中,一条新闻却分外“清晰”:河南省林州市某中学不仅没按规定停课,反而组织400多名学生在操场上露天考试。难怪有网友愤愤不平:“人家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孩子就是‘祖国的绿萝’?”

  据了解,目前该中学负有直接责任的校长已被停职,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诫勉谈话等处理,但事件引发的议论依然没有结束。

  雾霾的危害毋庸置疑,在上级明令停课的前提下,学校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当“绿萝”?停职的校长或许心有不甘:让学生放假远比组织考试轻松,我这是何苦,不就是为了让学生考个高分吗?其实,真正蒙蔽校长的“雾霾”不是别的,正是应试教育。

  和这位校长犯一样的错误,很多家长也不例外。在考试指挥棒下,在分数的诱惑中,一些家长的眼睛早已被应试教育的“雾霾”遮住。不是吗?孩子们从幼儿园起就报班“学艺”,等到了中小学,周末都得四处“赶场”、不得休息,睡眠不足、运动不够导致的“小眼镜”“小胖墩”比比皆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危害一点也不比雾霾轻,但家长们却依然趋之若鹜,何故?不久前,河北某县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考试少了,作业少了,却引发家长集体上访,最终以教学方法“复辟”、教育局长辞职而告终,何因?

  如果说治理自然界的雾霾需要寻根溯源、节能减排,那么,治理教育界的“雾霾”则需要从真正构建绿色教育评价体系做起。近日,冷空气已经吹散了连日的雾霾,一些地方回归阳光灿烂、蓝天白云。面对应试教育的“雾霾”,也需要来一股强冷空气,让学校、家长、社会都冷静冷静,让孩子们的心中装满蓝天白云。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1
  • 2
  • 3
  • 4
  • 5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