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理想,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6.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业已经成为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围绕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意见》提出了四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外资准入,精简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行业信用建设。二是大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三是全力建设优质养老供给体系,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促进老年产品用品升级,发展适老金融服务。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四是切实增强政策保障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土地支持政策,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完善财政支持和投融资政策。
数据显示,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老年人数量将超过4亿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有市场人士分析,未来养老产业将替代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大行业,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级,甚至有预测说,到2050年,养老市场规模将增加到106万亿元。养老服务产业这块“蛋糕”究竟如何做大、做甜?做大养老市场蛋糕,离不开市场的力量。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石磊就此话题做出点评。
石磊:养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中央和政府高度关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需要养老的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未来老年人的增加,这个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样以来,过去已经形成的养老保险体系够不够,养老产业够不够,养老条件够不够,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制度够不够等这些问题就比较突显。这就引出,如何把养老体系的发展引入供给侧改革。
我们过去一讲养老一般都说家庭养老,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用孝道来解决,其实仅仅靠孝道、仅仅靠子女养老解决不了一个老龄化国家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养老难题。
近几年来讨论比较多的是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来养老,即政府、家庭、市场、社区,如何多方合一,从供给侧改革来建构、强化社会养老体系。这其中包括四个重要环节:
第一,在养老体系当中,作为一个有效服务于养老体系的重要领域,政府的政策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比如是否适应市场化养老的需要,社会资本如果进来,我们现有的政策设置的门槛是否太高,如何对养老市场进行有效管理?
第二,如何让这个市场变得更有效,比如把大量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病”纳入医保体系,使社会资本进来以后不会因为医疗保障体系问题而遇到不公平待遇。
第三,以企业为主的养老机构,如何规范自己的管理,如何加强安全效率,让参与养老的老人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
第四,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建设,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将养老产业和养老市场以及养老的社会服务体系、公共政策配套体系、公共投资体系有效结合起来。
至于如何多元化的筹资等问题,这些也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