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海口女子就医遇医托 被骗到7公里外私立医院看病

2016年12月21日 10:34    来源:南国都市报   

  王女士在私立医院花680元买的药。

  海口市民王女士向本报反映,她在省人民医院秀英门诊部看病时,被医托忽悠到7公里外的私立医院,花了680元买药品,但因为没有标明保质期不敢吃。

  随后,记者在省人民医院秀英门诊部暗访发现,医托主动搭讪患者,演双簧骗患者上钩。该医院保安人员劝阻时,医托离开,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赵玉顺文/图

  市民遭遇

  女子在医院看病时被医托忽悠

  12月16日上午,海口市民王女士因腹痛到省人民医院秀英门诊部看病,快到中午12点时,她看诊完拿着处方到门诊部一楼大厅排队缴费。这时,一位大姐与她搭讪,说与王女士患了同一种病,也找了同一个医生看过,但吃了三个月的药都没有效果。期间,另外一个身穿黑色衣服的大姐凑过来说,“我也腹部不舒服,吃药也不好,但找了一位康复科的老中医叫‘吴海青’,把脉看病吃药两次就好了。”对于两个陌生女人的热情,王女士一开始并没有怀疑。

  热情的黑衣女子带着王女士上楼找老中医,刚到楼梯口,碰到一名男子,对方问,“下班了,你们要做什么?”

  王女士说,“当男子得知我是找‘吴海青’老中医时,就指着旁边一个诊室说,这个医生以前在这里坐诊,现在去海南刘智仁医院上班了,还把‘吴海青’的电话告诉了我。”

  王女士于是骑电动车载黑衣女子一起过去找“吴海青”看病。

  退药遇女医托对方见面就跑了

  王女士和黑衣女子骑了大约7公里路,中午1点多来到位于龙华路与南大桥交叉路口的海南刘智仁医院,找“吴海青”医生看诊。“吴海青”医生给王女士开了一些中药,需要630元,如果在该医院煎药还另加50元。“付完钱后,煎药还需要等40分钟,我回到吴医生那里时,那个黑衣女子也在看病,后来还付了钱买药。”

  “从看病到付款,很快就完成了,没有考虑的时间。”王女士说,后来她觉得不对劲,要求医院开药品清单,对方说不能给,后来只开了发票。回到家后,王女士发现,这些煎好的药没有标保质期,另外的三盒药也不对症,她都不敢吃,想找医院退药退钱。

  19日上午,记者与王女士一起前往海南刘智仁医院。在医院大门口,王女士看到那天带她来医院的女子,准备上前询问时,对方却立即快步离开,路口是红灯也闯了过去。

  卫生监督部门介入医院退还药费

  王女士到该医院后,一位医生直接将其带到一位主任办公室,并立即承诺,“不想吃药,可以拿来退。”

  经王女士指认,那位叫“吴海青”的老中医,正在给患者看病。记者询问时,该医生称,他不叫吴海青,叫吴祥清。记者询问其是否在省人民医院工作过,对方回答:我在很多医院都工作过。

  记者向海口市卫生监督局反映这一情况后,执法人员随后赶到现场,要求查看该医生执业资格证和身份证,院方提供的都是复印件。记者发现,该医师执业资格证名字与身份证名字不符、身份证号码也不对。医师执业资格证上是:吴祥清,而身份证上是:吴祥卿。

  对此,吴医生解释,后来资格证、毕业证都是吴祥清,觉得“清”笔画少而用这个字,注册时派出所还出了证明。

  经查询,海口市卫生监督局杜姓执法人员称,吴祥清的医师执业资格合法,有处方权。至于两个名字不相符的情况,需要问海口市卫生局和当地派出所。

  最终,在执法人员协调下,王女士退还了药品,拿回680元。

  记者暗访

  男子在挂号处来回走动

  主动搭讪患者

  12月19日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省人民医院秀英门诊部暗访医托现象。经过观察发现,一名穿灰色西服,身形较胖的中年男子长时间在二楼挂号处来回走动,不时主动搭讪挂号的患者。

  10点左右,一位60岁左右的患者正准备排队挂号,该男子立刻走上前去询问:“你是来挂号的吗?什么科?我带你直接去找医生。”患者便跟随男子去找医生,只见男子走到左侧过道的尽头,将患者交给了一个穿蓝色衣服的男子。

  患者与蓝衣男子简单交谈后,转身又回到二楼挂号处排队。记者上前了解情况,他说:“他们要我去中山南路挂号找医生,那么远我才不去。”

  此时,灰衣男子走到过道,与一名中年女子用外地方言攀谈。几分钟后,灰衣男子走到二楼楼梯口,继续向来挂号的患者搭讪。灰衣男子长时间的走动引起了现场保安的注意,保安走过来对其进行劝阻,男子嘿嘿一笑,离开了现场。

  两人演双簧

  忽悠记者到诊所看病

  上午10点40分左右,记者假装看鼻炎在挂号处排队。不一会儿,灰衣男子再次出现,站在记者的身后来回走动,但没有搭讪。随后,之前在过道和男子对话的中年女子站到记者的左侧,手里拿着病历本。

  “你要挂号?你这个病我可以直接带你去找专家嘛!”灰衣男子大声对中年女子说,记者见状向灰衣男子表示自己也希望找专家。于是该男子将记者和中年女子带到走廊尽头说:“你们最好去找任医生,她在中山南路的XX门诊。”

  男子话音刚落,中年女子便说:“哦,我知道那个地方!任医生退休后就在那里看病。”男子接过话头:“你知道那就太好了。”并建议记者与中年女子同去,可以省一半的车钱。

  记者与中年女子走出医院,一路上女子不断向记者称赞“任医生”,称自己已在那里拿了三个疗程的药。来到车站后,女子改口称摩的只能坐一个人,让记者先到该门诊,随后她再坐车过去。

  记者上车前,女子反复跟摩的司机确认地点,并叮嘱:“你一定要把他带到那个地方去,要不然我会找你的!”

  上午11点20分左右,记者到达位于中山南路的XX门诊。但是那名中年女子并没有到。记者交了10元挂号费看“任医生”,发现她的工作牌是反过来戴的。“任医生”用手电筒照了照记者的鼻孔,简单询问几句,便在病历本上开了处方,对记者说:“我先给你开一个疗程的药,15天后吃完可以再来。”诊断全程约3分钟。记者看到处方上写着:慢性鼻炎方,辛芳鼻炎片5盒,西替利嗪片2盒。记者没有取药,离开了该门诊。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