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世界第二例肾移植联合辅助性肝移植西安成功实施

2016年11月02日 08: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田进 徐梦娇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日透露,成功为一名高致敏尿毒症患者实施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这是该院自2014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高致敏尿毒症患者以来,成功开展的世界第二例该类手术。

  患者王伟(化名)32岁,2010年2月进行了一次肾移植手术,四年后移植肾脏即丧失功能,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看着王伟在病痛折磨下日渐憔悴的身影,家人希望再次进行移植,辗转多地,均因王伟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长期高达80%(正常值为0-10%),且抗体分布广泛,多个HLA位点抗体检测荧光为强阳性,易发生难以逆转的超急性排斥反应而被告知无法手术。王伟来到西京医院就诊,手术历时9小时获得成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各项指标正常。

  2014年3月6日,西京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高致敏尿毒症患者实施世界首例肾移植联合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解决了该类患者无法在高致敏状态下无法进行肾移植的医学难题。

  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袁建林介绍,与既往术式和经验相比,肾移植联合辅助性肝移植充分利用了移植肝脏免疫吸附和诱导免疫耐受的功能,使移植肾脏成功避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损伤。手术还保留了患者原有肝脏,使其免于承受切除肝脏左叶的损伤。术后患者可按常规剂量服用免疫制剂,减少了出现感染、肿瘤等方面的风险。这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也对其他高致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器官移植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完)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1
  • 2
  • 3
  • 4
  • 5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