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00万人,帕金森病成为老年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杀手”。
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学东副教授指出,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渐进性神经推行性疾病,好发于50—60岁,进展缓慢、病程长;难以治愈;致残、影响生活质量是其主要特征。其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以运动症状为主,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患者呈现出面无表情,在起床、翻身、步行和变换方向时动作缓慢,系纽扣、鞋带和写字困难。四肢、躯干和颈部肌强直,呈现出特殊屈曲体姿、起步困难、平衡障碍,行走时步态慌张或是小碎步态,容易摔倒。另外,患者还有许多非运动症状,如幻觉)、谵妄、焦虑症、抑郁症、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等精神认知方面症状;睡眠障碍,嗅觉减退及体位性低血压、皮肤油腻、多汗等植物神经症状。
由于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并非是“单打一”,既包括药物治疗,又包括手术,甚至食疗、中医中药、理疗、功能锻炼、心理治疗及专业护理等。
而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肌肉僵硬、运动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大多数患者自卑、抑郁,因此需要家人给予更多地关怀和照顾,加强心理呵护。帕金森病治疗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及影像科等多种学科,为了更好地整合各项医疗科研资源,打破学科樊篱。
患有帕金森病5年以上,出现服药后症状控制不佳的状况,患者及家属可提交书面申请,医院将为提出申请的患者安排定期的多学科联合会诊,联合会诊的专家们将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王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