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仅仅是无偿献血救了她,有失偏颇,因为这背后还有医护团队的技术支撑和用心付出。
郭女士,桐乡人。一个月前,突然感到乏力、恶心、头晕,连走路都有些吃力。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郭女士的肝损伤非常严重,得转院治疗。第二天,郭女士住进了市西溪医院,当晚10点,就神志不清,并陷入昏迷,转到重症监护室。
专家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爆发性肝衰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IV期)。最好的办法是做肝脏移植,家属立即联系省级医院及上海的专家远程会诊。两地专家都认为,由于病情危重,要想换肝已经没有指征,况且一时难以找到供肝。
怎么办?家属不想放弃,要求想尽一切办法都要试试。市西溪医院重症监护室张思泉主任决定为她进行气管插管,补充新鲜血浆,为人工肝治疗创造机会。
这样的治疗方案,最缺的是血液,因为患者一次治疗就要用血1500毫升。郭女士的丈夫回到桐乡老家,号召大家为妻子献血。“有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亲戚朋友、同事同行、普通村民等,以及桐乡市崇福镇政府组织的,总共200余人。”他介绍,妻子血浆置换每天1次,总共进行了5次,接下来进行人工肝治疗。
可是,在做人工肝治疗时,她的肾功能开始恶化,医护人员又对她进行人工肾治疗。
就这样,一边是人工肝,一边是人工肾,全身的血液在这两台机器中循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8天,共用血浆10046毫升,相当于2万多毫升新鲜血液的提出量。按照每个人献血200毫升,那就用掉了100个人的献血量。
第14天,昏迷的郭女士开始神志转清醒,所有指标趋于稳定,拔除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