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浙大国际医院有脑中风防治讲座
出现头晕、手麻症状,但过一会儿症状就消失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像这样一过性的症状,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中风的发病前奏。
树兰(杭州)医院(以下称“浙大国际医院”)脑科中心副主任姜寿峰说,中老年人千万别忽视身体发出的这类预警,要及时做脑部CT和磁共振检查。
17日(本周五),省市医保定点单位浙大国际医院将举行脑中风相关讲座及义诊,姜寿峰副主任主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防治知识,教大家预防和鉴别脑中风。讲座现场,脑科中心全体专家将参与义诊,送出100个筛查义诊名额,欢迎有需要的患者报名参加。
短暂性头晕、手麻可能是脑中风前兆
65岁的邱大伯家住城北,退休后,专心在家带孙子,负责每天接送他上幼儿园。
半个月前,邱大伯午睡后起来,准备去接孙子放学。去的时候,他觉得人有些疲劳,还感觉到左手麻木、没力气。当时他没在意,仍然坚持去接孙子,回来后他就去房间睡了会儿。
到了晚上6点多,老伴儿烧好饭菜,等着邱大伯起来吃。见房间里一直没动静,老伴到房间一看,只见邱大伯躺在床上,身体无法动弹,说话含糊不清,表情看上去非常痛苦。老伴儿赶紧打了120,将他送到离家最近的浙大国际医院。
脑科中心副主任姜寿峰医生为邱大伯做了检查,发现他出现大面积脑梗,而且脑梗发生的时间已远超过黄金180分钟,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机会。
诊疗过程中,姜医生了解到,原来邱大伯之前就出现过好几次头晕、单侧手麻、没力气的症状,但每次都只持续了数分钟,症状就自行缓解了。他认为是疲劳引起的,休息一会儿就没事,根本没往心里去。
“像这样反复发作的一过性头晕、单侧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它的典型特征是持续时间较短,而且能自行恢复,很多人会因此忽视这些症状。”姜医生说,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是脑中风的预警信号,有1/3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会演变为脑中风。
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及时检查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已成为国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我国在2008年做过一次全国居民的死因调查,发现脑血管疾病占居民死亡因素的首位。
据统计, 2009年—2013年,浙江省脑卒中(脑中风)报告发病率为300.75/10万,首次发作的占84.01%。
姜医生说,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其中出血性卒中是因为脑血管破裂引起的,也称为脑溢血。缺血性卒中是因为血栓堵住了脑血管。大脑就像原本有流水灌溉的土地,脑血管就好比水管,一旦水管被堵住,不及时疏通,那土地就会干涸,迅速坏死。
相比年轻人,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患缺血性卒中比例更高。检测数据显示,脑卒中报告发病率在40岁后上升速度加快,60岁后成倍增长,7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峰。
“一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会出现一过性的头晕、视力模糊、说话含糊不清、单侧肢体麻木等症状,但是一般在24小时内,大多数只持续半小时左右,这些症状会自行缓解。”姜医生说,一般来说,一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在一个月之内的时间里,发生脑中风的可能性非常高。
姜医生提醒,中老年人千万别忽视身体给出的预警信号,一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做头部CT和磁共振检查,排除脑中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