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浙江每年减少传染病发病10万人

2016年04月26日 07:57    来源:都市快报    王真 张姝 江歆 沈文礼 杜渐 严敏

  昨天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公众要全面、科学地认识预防接种,倡导全社会信任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省卫计委徐润龙副主任说,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浙江省近几年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处在合理范围。“接种疫苗预防针对传染病的收益,远远大于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

  目前,我省每年累计为新出生的70多万名儿童提供近2200万针次的预防接种服务。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自1955年有疫情报告以来,浙江省累计报告脊灰发病15379例(均有肢体残疾),死亡317例。我省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接种,通过疫苗接种,1992年以来未再发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杭州市已连续36年无白喉病例,连续24年未发现小儿麻痹症。

  我省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下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全省每年减少5万名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对儿童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后,杭州市乙肝的发病率从1990年95.41/10万下降到2015年4.9/10万,无死亡病例,杭州市HBsAg阳性率由1992年的10.31%下降到2006年的6.17%,意味着杭州市已由乙肝病毒高流行区转入了中流行区。

  2010年以后,我省麻疹发病已从过去每年发病10万例降至千余例。2011年以来,我省麻疹发病水平降至历史最低。麻疹风疹、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的使用,也使风疹发病率大幅下降,对于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导致的胎儿先天性畸形起到积极作用。

  为保障预防接种有效性,浙江切实加强疫苗储存、运输的冷链系统建设,2008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省级财政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各级疾控中心和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运输和储存等冷链设施装备,建成覆盖省、市、县并延伸至预防接种门诊的完备的冷链系统。

  “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佳方式。”杭州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许二萍主任医师说,由于个体差异,少部分孩子接种疫苗后会出现接种部位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或出现发热、胃口不好等轻微的全身性反应,只要注意休息、多喝开水,1-2天后这些反应会自动消失。如果孩子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出现反应可以电话咨询接种医生。家长不必因为害怕发生不良反应而拒绝让孩子接种疫苗。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1
  • 2
  • 3
  • 4
  • 5
32423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