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昱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编辑
小明(化名)刚满19个月,前几天,他被家人抱进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时,原本又白又嫩的小脸变得蜡黄蜡黄的,一点精神也没有。“宝宝精神变差两天了,小脸和眼睛也变得黄黄的,今天发现孩子小便的颜色也变得很深,像浓茶一样。”小明的妈妈急得快要哭出声了。接诊的是儿童血液肿瘤中心陆彬彬主治医师,急查血色素只有60g/L,经过初步检查,考虑小明得的是急性溶血性贫血,且属重度贫血,情况非常危急。
“高度怀疑小朋友患了蚕豆病。”陆医师说。小明妈妈这才想起来,前几天,新鲜蚕豆刚上市,她就买了些做给家人吃,觉得有营养,又给孩子喂了一点点。
当然,不是每个人吃了蚕豆都会这样的。那么,蚕豆怎么对宝宝杀伤力这么大呢?
据该院儿科陈辉副主任医师解释,蚕豆病起病急,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出现。
据介绍,蚕豆病和普通过敏性质不一样,属于基因缺陷,由父母遗传给孩子,其中3岁以下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70%,男性占到了患者人数的90%。这些人的血液里的红细胞膜上,天生缺少一种名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酶类,这种酶就像是给细胞穿上盔甲,可以抵御各种“氧化性”的物质入侵。缺少这种酶的人,体内的红细胞膜就会僵硬和脆弱,容易破裂和溶血。碰上带有“氧化性”物质,红细胞就会被破坏,而新鲜蚕豆中所含有的一些氧化物质,对于缺少这种酶的孩子,极容易造成急性溶血性黄疸和溶血性贫血,蚕豆就成了致命“毒药”。
专家提醒,哪怕家里没有这种遗传病,家长在第一次给宝宝吃蚕豆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反应,如果在吃完蚕豆后出现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尿色变深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由于这种病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有“蚕豆病”,建议给宝宝,特别是男宝宝检验一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或做相关基因的检测。
庆幸的是,经过省妇幼儿科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与对症治疗,小明日前已经康复出院了。
提醒
患者要远离蚕豆及其制品
要注意的是,有“蚕豆病”病史者,蚕豆病不一定非是吃了蚕豆才会得,有些人甚至闻到蚕豆的豆香、沾了蚕豆的花粉,都有可能发病,当然也不能吃蚕豆制品(如粉丝、豆瓣酱),同时也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如抗疟疾药(伯氨喹啉、奎宁)、退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痢特灵、磺胺类药物,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脑丸,穿衣以前要曝晒,因为樟脑丸中所含的萘成份也可引起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