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超过5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错综复杂,某些基础疾病如夜尿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对睡眠有很大影响。当老年人患上失眠症的时候,首先应寻找病因,开展对失眠焦虑的干预,可以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也可有效地帮助原发病的治疗。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却常常听见有很多老年人会说担心长期使用安眠药物会成瘾,戒不了,甚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吃安眠药会把人吃傻,所以排斥安眠药。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大多数安眠药都是安全的,成瘾性很低。目前为了解决安眠药的成瘾性问题,WHO规定:使用任何一种安眠药,医生处方最好不要超过4周。临床一般推荐使用同一种安眠药连续服用不超过2-4周。所以,只要合理使用安眠药,定期(约2-4周)更换安眠药,就可避免成瘾性。
另外,对于老年人的失眠,药物并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非药物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大部分失眠患者长期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因此常常在临近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面情绪会使睡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吴倪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