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慢阻肺, 不可忽视的第三“杀手”
1.“名医不治喘”有道理吗
“俗话说‘名医不治喘’,而我认为‘名医要治喘、名医必须治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喘?患者通常会说‘上气不接下气、喘不上来气’等等,喘是指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亦称喘息、 喘促。其与哮不同,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喘不兼哮,哮必兼喘,临床‘哮’和‘喘’常常合并存在。喘是一种独特的疾病吗?不是,喘只是多种疾病的一种表现,最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庄少侠说,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呈进行性发展,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的常见慢性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越频繁、合并症越多,则预示着疾病严重程度越高、病死率越高。
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排除慢性咳嗽的其他已知原因后,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以上者。肺气肿则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则可以诊断为慢阻肺。
什么人易患慢阻肺?庄少侠说,患慢阻肺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上辈患有慢阻肺,子女及后辈患慢阻肺的机率比没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的发病率高。其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慢阻肺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化学气体(氯、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也会引起慢阻肺,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慢阻肺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当职业性粉尘(二氧化硅、煤尘、棉尘和蔗尘等)及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和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慢阻肺的发生。
农村居民长期用柴火烧灶头、炕头等,产生的大量烟雾可能是不吸烟妇女发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因此慢阻肺农村多于城市,北方多于南方,其发病与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营养状况、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相关。此外,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
2.如何早期识别出慢阻肺
慢阻肺的常见表现有哪些?庄少侠说,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也是患者体能丧失和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天均有咳嗽,少数病例咳嗽不伴有咳痰,也有少部分患者虽有明显气喘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咳嗽常伴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部分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明显的喘息,肺部听诊有广泛的哮鸣音,胸部紧闷感常于体力活动时发生。病情较重的慢阻肺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诊断慢阻肺离不开肺功能测定。根据临床表现、家族遗传病史、危险因素接触史、结合肺功能及胸片等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及生物燃料接触史,临床上有呼吸困难或咳嗽、咳痰病史者,均应尽早行肺功能检查。慢阻肺患者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有助于确定肺过度充气(肺气肿)的程度及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有咳、痰、喘症状的都是慢阻肺吗?答案是否定的。喘可有心源性、气管源性两类。心源性哮喘:常见于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活动后气喘心慌,当合并肺部感染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慢性左心衰竭可由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发展出现。气管源性:常见于慢阻肺,此外,还常发生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尤其要注意与哮喘进行鉴别。慢阻肺多于中年后起病,而哮喘则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慢阻肺症状缓慢进展,逐渐加重,而哮喘则症状起伏较大;慢阻肺多有长期吸烟史和(或)有害气体和颗粒接触史,而哮喘常伴有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和(或)湿疹等,部分患者有哮喘家族史。一些患者慢性哮喘与慢阻肺两种疾病齐集一身、重叠存在。其余可能潜在的疾病,通常容易与慢阻肺相鉴别。
3.如何评估慢阻肺病情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其目的是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未来急性加重的风险程度,最终目的是指导治疗。
1.症状评估:(1)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对呼吸难严重程度进行评估;(2)或采用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进行评估。2.肺功能评估:应用气流受限的程度进行肺功能评估,即以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为分级标准。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的肺功能分级分为4级,分级越高,肺功能越差。3.急性加重风险评估:上一年发生≥2次急性加重史者,或上一年因急性加重住院1次,预示以后频繁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大、肺功能损害重,病死率高。4.慢阻肺的综合评估:要改善慢阻肺的疾病管理,需行症状评估、肺功能分级和急性加重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目前临床上采用mMRC分级或CAT评分作为症状评估方法,mMRC分级≥2级或CAT评分≥10分表明症状较重;气流受限分级Ⅲ级或Ⅳ级表明肺功能损害严重;在过去1年中急性加重次数≥2次或上一年因急性加重住院≥1次,表明具有高风险。当肺功能评估得出的风险分类与急性加重史获得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评估得到的风险最高结果为准,即就高不就低。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治疗应因人而异、强调个体化。早期诊断、正确评估病情,是控制症状、延缓肺功能恶化的前提和关键。
4.慢阻肺真 “无药可治”吗
慢阻肺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而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后期会伴有或不伴有咳嗽和咳痰,晚期可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
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卞涛说,慢阻肺的病程可分为:①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超过日常变异范围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常有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②稳定期:患者的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慢阻肺急性加重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最常见的有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为病毒、细菌感染,环境、理化因素改变,稳定期治疗不规范等均可导致急性加重,主要表现有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及发热等,也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意识不清等症状。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急性加重的影响,预防再次急性加重的发生。卞涛说,慢阻肺急性加重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在院外治疗,但需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决定医院治疗的时机。院外治疗包括适当增加以往所用支气管舒张剂的剂量及频度、口服或雾化吸入激素,急性加重患者全身使用激素对治疗有益,可促进病情缓解,缩短康复时间。对于有脓性痰液或伴有发热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依据病情,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病情严重的慢阻肺患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住院治疗:①症状明显加重,如突然出现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②重度慢阻肺;③出现新的病情加重(如口唇发紫、精神萎靡或表情淡漠和下肢水肿)等;④有严重的合并疾病(如心力衰竭或新近发生的心律失常);⑤初始治疗方案失败;⑥高龄;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无效或条件欠佳。
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抗菌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及激素应用,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积极排痰治疗,识别及治疗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及其并发症,必要时可通过无创或有创方式实施机械通气,通过药物治疗消除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原因,使急性呼吸衰竭得到逆转。
5.慢阻肺稳定期也要治疗吗
卞涛说,慢阻肺稳定期需要治疗,治疗是为了减轻患者症状及降低未来急性加重期的风险,包括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改善健康状况,防止疾病进展、防止和治疗急性加重和减少病死率。
治疗方法:1、教育与管理:教育与督促患者戒烟;了解慢阻肺的一些临床知识;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如缩唇呼吸锻炼等;了解赴医院就诊的时机。2、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避免或防止吸入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减少患者急性加重风险,这是慢阻肺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康复治疗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和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呼吸生理治疗包括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使患者放松,进行缩唇呼吸及避免快速浅表呼吸,以帮助患者克服急性呼吸困难等措施。肌肉训练有全身性运动和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后者有腹式呼吸锻炼等。营养支持的要求应达到理想体重,同时避免摄入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热量饮食,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4、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应在极重度慢阻肺患者中应用,长期家庭氧疗一般是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1.0-2.0 L/min,每天吸氧持续时间>15 h。5、药物治疗:主要有各类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免疫调节剂等,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治疗,如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则应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并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慢阻肺患者也可于秋冬季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
慢阻肺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抑郁和骨质疏松、肺癌、感染、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对疾病的进展产生显著影响,对住院率和病死率也有影响。因此,应努力发现并发症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慢阻肺的治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患者只要确诊,就需要终身治疗,实现全面控制,控制当前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期的未来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死亡率。
本版采写 仲崇山
本版策划 秦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