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如泉教授打了个小夹板就上门诊了。通讯员邵金凤 摄
昨天,当白发苍苍的陈如泉教授出现在省中医院甲状腺科门诊时,不少病人注意到一个细节:他的左手臂打着夹板。原来22日晚,老教授散步时被一辆面包车刮倒,左臂肱骨粉碎性骨折。为了不缺席一周四次的专家门诊,他拒绝了手术,打着小夹板如期出现在门诊。见此情景,有病人感动得落泪。
打夹板坐诊令老病号感动落泪
45岁的刘冬云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靠源源不断的输血维持生命,两年下来治疗费花掉40多万。今年5月,刘冬云再也筹不到钱了,她的口鼻眼睛都在流血,惨白的面孔令人心惊,医院委婉下达了“逐客令”。陷入绝境的刘冬云回到家乡,几天后在病友的推荐下,找到陈如泉。
5月8日,刘冬云开始吃陈如泉开的中药汤剂,半年来没有再输一次血。昨天,她复查血小板发现,指标已从最初的5个单位上升到77个单位。病情好转让刘冬云对生活重拾信心,如今她已回到工作岗位,坚持带病工作。昨天看到陈老打着夹板坐门诊,这个女汉子不禁热泪盈眶。
刘冬云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细节,有一次她身上钱不够,开的药拿不全,陈如泉见她面露难色主动问起,得知情况后从自己荷包里拿钱补齐了药费。
老教授的门诊常常延时
55岁的郭女士家住阳新县白沙镇,为了不耽误看病,她天不亮就出发,辗转3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医院。好在,不论挂不挂得到号,陈如泉都不曾拒绝过。
两年前,郭女士诊断出甲亢性突眼,眼睛肿得像乒乓球,小孙子看了害怕,不让她抱。因为视力微弱,她每天枯坐家里,觉得日子过得很没意思。去年9月,她第一次到陈如泉的门诊,陈老检查后安慰她——“没事儿的,看得好”。郭女士当时就流泪了。如今,她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每半个月复查一次,因为住得远,抢不到号是常有的事。
“考虑到陈老年纪大了,医院给他每次门诊限号50个,但老人很任性,根本限不住。”甲状腺科汪护士长说,如今陈教授每周四次专家门诊,一周门诊量约300人,一年下来要看1万多个患者。由于“肆意”加号,上午的门诊经常延时到1点多才能结束。前两年,陈如泉因为心脏问题在亚心住了院,如今坐得久了非常疲劳。“看到等候的病人,我不知道该不该放他们进来,担心陈老太累,又怕对不住病人。”
昨天上午,鉴于陈如泉的“特殊情况”,汪护士长硬着头皮拒绝了最后几个病人。中午1点,陈如泉得以“提前”下班。他告诉记者,门诊有太多不可不加的号,老病号不能不看,大老远赶来的病人不能不看,上了年纪的病人不能不看。“别人来一趟不容易,既然来了我就都给看了”。
为了病人他坚持坐诊不住院
22日晚上10点,陈如泉和老伴在积玉桥附近散步,被一辆疾驰而过的面包车刮倒,导致左手肱骨粉碎性骨折。事后,肇事车辆停也不停迅速驶离。陈如泉被老伴扶起后,默默去了骨科就诊,没有想着追责。处理粉碎性骨折,手术恢复得快,但需要住院。这周陈如泉200个专家号当中,有80个已提前一周通过挂号网站预约出去了,想到做手术至少一个月不能上门诊,陈如泉果断拒绝,要求骨科医生给他打一个小夹板。
陈如泉的专家门诊分散在花园山、凤凰门诊和光谷院区三地。医院开往光谷院区的班车6点50分出发,陈老就形成了6点早起的习惯。昨天,因为手臂骨折穿衣服不便,他比以往起得更早些,在老伴的帮助下收拾妥当,7点一刻便出现在花园山门诊。
除了患者,陈如泉心里还惦记着一个事,就是成立湖北首家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年近八旬的陈如泉,是湖北省24位中医大师之一,也是中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第一块牌。随着甲状腺疾病越来越高发,他正为筹建诊疗中心的事马不停蹄地做准备。(记者武叶 通讯员喻朝晖 邵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