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病床旁守护患者十五天被同事拍照发上网

医生陪护照片。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被一张图片刷屏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深夜EICU里,病床旁的躺椅上一个人正在熟睡,医用口罩戴在眼睛上。这是一个守护ECMO(体外膜肺氧合)危重患者十多个昼夜的急诊医生,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半个多月,而他守护的病人就是一名普通的病重患者。那天夜里三点钟,EICU的吴鸿浩医生在病房进行巡视,把这一幕拍了下来发在了朋友圈。
年轻人患上病毒性心肌炎
这名医生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陈旭锋,他守护的患者来自农村,今年才15岁,入院前一周感冒,起初只有轻微的鼻塞、咳嗽。感冒大约一周后,突然出现头痛、发烧,体温达到39.5℃,家人赶紧带往当地医院治疗,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医院赶紧派救护车转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张劲松主任查看患者情况及检查报告后,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由于患者心肌损伤严重,出现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建议即时行ECMO治疗。
救护团队坚守十五个日夜
ECMO治疗期间,这名患者情况比较严重,出现了三次心脏骤停,五次室颤,病情极不稳定,所以需要二十四小时安排专人监护。
陈旭锋介绍,其实抢救和照顾患者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梅勇、黄夕华、高永霞、刘源、任尧等医护人员。整个团队每一名医生两名护士一班分成了两班,轮换照看,从11月22日晚上入院至现在已经整整15天,而他和梅勇医师这期间大部分时间就住在了急诊,为了方便照顾患者,干脆就在病床边搭了个简易床。
ECMO可帮患者延续生命
据该院急诊中心副主任孙凯介绍,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是省内唯一独立开展ECMO治疗的E-CPR急诊科,有一支由急诊科、胸外科、麻醉科医护人员组成的技术娴熟的团队。ECMO因其强大的心肺替代功能被应用于抢救中,是危重病人抢救的终极武器。由于ECMO管路护理要求极高,一旦出现血液流速不稳、血栓或者出血等情况,将导致严重后果,且在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专门的医护人员二十四小时严密监护。